丁 薇,羅林敏*
(重慶市中醫院,重慶 400011)
在科室進行病房管理時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病人的不滿意,使護理質量下降。而之前一直用常規方式雖然說科室管理的要求是可以滿足的,但是它缺乏針對性,不能夠很好的滿足科室管理的要求,而如果用品質管理循環,它有計劃、實施、執行檢查和處理3部分,又具有是大環扣小環并且螺旋上升的循環特點,就能夠有效的提高治理的效果。所以我們為了能夠充分的去分析他的作用,選取了120個相關工作人員去研究:
摘要里面我們提到了我們的研究對象和分組,這里我們具體說一下,對照組里面總共60例,有3例男性,年齡在28到52歲之間,10名本科生,37名大專生和13名中專生。觀察組里60例里有5例男性,27到54歲之間。共有16名護士和44張床位,這是具體分組的情況,從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上進行了分析[1]。
1.2.1 管理
對照組用傳統的常規方法進行管理.觀察組使用PDCA的方法,具體操作步驟分為制定計劃、制定階段、檢查階段和處理階段四個程序。第一階段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合理安排病房的事務,制定好管理的辦法,另外要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小組,討論解決的辦法。第二階段主要針對科室不同的組織進行監督和追蹤記錄,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做到專員專用,制定更加完善的記錄機制進行質量監控。定期開展知識講座,使護理人員養成質量第一的觀念以及能夠及時察覺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階段要定期實施專項檢查并針對性的制定出解決的規章制度。最后階段不斷總結問題完善管理,推動護理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1.2.2 觀察指標
我們主要看的是首先服務的效果怎么樣,比方說服務的態度、護理的質量等等;然后是滿意的程度以90分和70分為結點,小于70分是不滿意,大于90分是滿意,在兩者之間的一般,總分是100分;最后無形的結果,分為在實施前的和實施后的[2]。

表1 護理質量、服務態度、收回及時度、供給及時度及包裝質量情況比較(n=60,meant±SD,分)

表2 不同管理方法滿意度比較
按照收回和供給的及時程度還有服務的態度和質量等方面給出評價,依舊是對照組低于觀察組。
在摘要中可以得到,明顯對照組低于觀察組。
我所在的科室作為醫院里面一部分,為治療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安全保障。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發現常規的方法缺乏針對性,治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PDCA這種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充分的提高管理的效果和護理的質量[3]。醫院在使用PDCA的這種方法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個的小組,針對性的對發生的問題去分析研究,找出有效解決的辦法,并開展員工的專業培訓,制定合理科學的監督制度和措施促進管理科學持續的進步,推動科學化、規范化的PDCA操作方法的發展。另外PDCA加強了各個科室之間的聯系,將新技術和項目及時提供并接收反饋,提高管理滿意度。
因此,PDCA的管理流程是一個關于計劃實施檢查控制的完善的流程過程。計劃是先決條件,計劃制定的合不合理決定可實施性是必要條件,沒有實施無從談結果,只是紙上談兵;檢查是必要條件,檢查的目的是為了監督,讓過程更嚴謹的按照既定的計劃標準完成;控制是重要保障,控制的是結果的可變性,規范結果和過程實施的導向性。總得來講PDCA是一種新的管理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護理的質量。
綜上,PDCA這種新的管理方法運用起來效果良好,能夠讓病人對醫院的評價變高,同時也能提升病人對于治療的信心,也能夠幫助病人早日康復,建議將這種方法進行推廣,可以廣泛的進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