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英
(昆山市錦溪人民醫院,江蘇 昆山 215324)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等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病變引起的出血,主要癥狀為黑便、嘔血、腹痛等[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病率呈現高發以及年輕態的趨勢,具有其發病快、病情不穩定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影響較大[2]。預見性護理是一種對患者未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評價,提前做好防護,做到預先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為臨床實踐提供理論依據,探討預見性護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模式及其效果,特選取在我院治療的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F將詳細結果報道如下。
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54)和觀察組(n=54)。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22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36歲,平均(53.15±3.85)歲;觀察組男36例,女18例,年齡最大73歲,最小41歲,平均(55.95±2.6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接受水平、民族、年齡、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包含入院宣教、藥物使用指導及預防并發癥的措施等等。試驗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 1)心理干預: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為便血、嘔血等癥狀頻繁,負面情緒出現的概率較大,預見性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緩解不良情緒,建立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總結,有效溝通,才會收效良好。多鼓勵患者與情況良好的病友多交流,更好促進患者樂觀情緒的恢復。( 2)預防并發癥: 跟患者強調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并用衛生紙印干;隨時保持臀部皮膚的干凈、干燥,預防濕疹發生。(3)依從性:以患者的文化水平為基礎評價其接受能力,選擇適當的形式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告知其如何判斷早期出血,監測病情,應注意清淡飲食、勞逸結合。急性出血期應嚴格臥床休息,出現不適時應及時通知醫生。(4) 恢復期跟患者強調樂觀的心理狀態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強調合理作息、按時服藥,隨時復診。
本次評價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的標準,該量表主要用于測量個體于健康有關的生存質量[4]。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平均值±s)表示 ,采用t進行檢驗,P<0.05時,說明患者在治療前后的比較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
觀察組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后,除信仰外,其他5個維度及總體得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對照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出血次數都比觀察組患者長,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QOL量表個維度得分的比較(平均值±s)

表1 兩組患者療程結束后QOL量表個維度得分的比較(平均值±s)
組別 心理狀態 生理功能 獨立性 社會關系 環境 信仰 總生活質量對照組(n=54) 59.2±7.1 56.11±6.6 73.6±17.5 43.6±17.5 57.2±7.6 47.4±8.1 41.4±17.3觀察組(n=54) 83.2±6.2 63.64±7.35 84.2±15.7 83.6±11.4 63.3±4.7 50.2±4.2 68.25±15.8

表2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出血次數比較
由以上結果可知,觀察組在實施預見性護理后,除信仰外,其他5個維度及總體得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出血次數都比觀察組患者長,兩者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預見性護理改變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方式,使綜合護理的系統化、責任化得到提升,對患者的分析與判斷更準確,并根據具體病情的情況給予最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少護患糾紛,提高護理滿意度?;颊叱鲈汉螅矐嬷颊邞3謽酚^積極的心態, 從而更好的提高該病的治愈率[5],降低復發率。綜上所述,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患者焦慮感,改善生活質量,減少護理糾紛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改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