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平,陶 英,王 雪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646000)
慢阻肺疾病是內科常見病,發病因素多且復雜,且目前尚無完全明確所有因素,可能因個體易感因素與環境因素互相作用導致,其中以吸煙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為主要因素[1]。發病后患者主要臨床癥狀以長期反復加重的咳嗽、胸部不適等為主,病程可長達數十年,患病后可劃分為3個階段,包括急性發病、加重期、穩定期,對患者日?;顒蛹吧罹斐奢^大影響,患者治療期間因癥狀影響導致機體不適感明顯,可能影響其治療配合度,誘發不良情緒。文章選擇我院于2016.8月-2018.2月間收治的9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分析舒適護理模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于2016.8月-2018.2月間收治的9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劃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49例,干預組:男性36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在50-80歲,平均為(65.8±4.1)歲,病程時間在2-5年,平均為(3.5±0.6)年。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51-79歲,平均為(64.0±4.0)歲,病程時間在2-5年,平均為(3.3±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組:⑴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積極主動關心患者,熱情接待,為患者宣教科室環境,改善其陌生感,與患者保持良好護患溝通,選擇禮貌性用語,尊重患者,為其提供疾病知識宣教,幫助患者共同分析目前病情現狀,提高其健康知識掌握程度。⑵不斷鼓勵患者,邀請其他同類型疾病患者與其交流,提高其治療信心,為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提供生活干預,發放疾病健康知識宣教手冊,結合患者日常飲食愛好為其制定飲食計劃,維護病房環境,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醫療環境,可擺放綠植,非治療時間為患者播放輕音樂等,積極轉移患者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緒。⑶重視為患者提供運動指導及肺功能鍛煉,要求家屬日常生活期間主動關心患者,積極陪伴,出院后提供定期電話隨訪,給予專業醫學指導。
對照組:常規生活護理、用藥監督、病情觀察等。
評估干預前后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評分,焦慮評分標準:無焦慮:<50分;輕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2]。采用生活質量評定簡表(WHOQOL-BREF)評估,指標包括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環境等,每項指標滿分為20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質量高[3]。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干預組患者焦慮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不良情緒(n=49,分)
干預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比較生活質量評分(n=49,分)
慢阻肺患者會伴隨反復咳嗽、呼吸困難、氣促等表現,疾病發展具有不可逆特點,病程較長,長期發展期間會對患者呼吸功能造成較大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導致心理焦慮,不利于疾病預后。
文章結果表明實施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焦慮、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發現,為干預組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重視關注患者軀體健康、心理狀態、生活等多方面舒適度,做好基礎疾病護理同時加強對患者心理安撫及日常生活訓練,以達到不斷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改善疾病癥狀、改善臨床癥狀,促進康復的目的。實施舒適護理時,護士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開創個性化服務模式,護士積極評估患者生活狀態及情緒現狀,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患溝通,創造溫馨住院環境,提供肺功能鍛煉及生活指導,促進患者身心達到舒適狀態,改善不愉快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護士為老年慢阻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況,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