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清
(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急性腦梗塞在臨床較為常見,發病突然且危害性大,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等,嚴重者會出現半身不遂癥狀。目前臨床主要給予早期溶栓治療,以達到重建缺血部位循環,逆轉已損傷神經細胞,進而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1]。但為提升治療療效,促進功能恢復,降低并發癥等,需重視早期溶栓治療中護理干預質量。以往所采用的常規護理模式,僅重視按照醫囑配合護理,忽略了患者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對疾病的影響。且多年實踐證實,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塞時,加強綜合護理干預質量,可促進疾病恢復,降低不良反應。為再次證實此觀點,本研究納入我院以往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分組討論綜合護理干預的優勢。具體報告如下:
隨機從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腦梗塞患者中抽取80例進行討論,均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依據其護理方式分組(40例觀察組vs40例對照組)。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41-76歲,平均(61.3±1.2)歲,病程時間0.5h-8h,平均為(5.2±0.6)h,15例小面積梗死,14例中等面積梗死,11例大面積梗死;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41-75歲,平均為(61.5±1.3)歲,病程時間0.6h-8h,平均為(5.3±0.5)h,16例小面積梗死,13例中等面積梗死,11例大面積梗死。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對照組遵醫囑機械執行溶栓及接受常規護理,包含抗感染、防止壓瘡和墜積性肺炎、功能鍛煉、基礎護理等,具體為,每間隔2h叩背翻身一次,進食困難者可采用鼻飼,避免因誤吸食物而引發吸入性肺炎。加強預防肺炎、泌尿系感染、壓瘡等,并做好皮膚護理和尿管護理。確保攝入水分充足,預防便秘。多食用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類、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護士密切觀察患肢肌力、語言功能、活動情況等,進而評估疾病轉歸和治療效果,并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以免患者過度興奮或受到精神刺激,堅持訓練其聽說讀功能,促進肢體、語言康復。
觀察組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將出院指導、健康教育、用藥護理、康復訓練、行為干預、認知干預、心理干預等方式綜合應用到急性腦梗塞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中:
①溶栓前:急性腦梗塞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的關鍵則為“早”,護士需密切配合醫生篩選患者,并掌握時間窗,控制時間<6h?;颊呷朐汉螅涗涹w征和一般資料,及時掌握其病情,若滿足溶栓指征,先抽血,并貼相應標簽,送往檢驗科進行檢驗,其他人員準備溶栓藥物,以及微泵、監護儀等在患者病床旁,配合行CT、心電圖等檢查,準確判別患者身體狀況。消除其焦慮、緊張心理,并做好健康教育,講解溶栓治療方法、目的、配合要點等,消除其內心不安,配合此次診療。
②溶栓中:嚴格掌握用藥方法和時間,及時給藥,嚴格落實現配現用靜脈溶栓藥物,臨時配制阿替普酶藥物。醫生開具醫囑后,馬上給藥,先用10%1min內靜脈推注,剩下藥物在1h內微泵注完。使用藥物中,護士密切觀察其體征,前2小時每間隔15min監測1次血壓,2-6小時每間隔30min監測1次血壓,8-24小時每間隔1小時監測一次血壓,控制血壓正常范圍,治療后24h,按照其病情調整監測時間,降低監測頻率。治療中,護士需觀察其意識和體征變化,如語言、肢體功能是否有改善,有無過敏反應,并防范并發癥,一旦發生意識障礙、頭痛、嘔吐、惡心,高血壓等變化,及時告知醫生,并動態監測身體各指標。
③溶栓后:預防出血,盡量減少侵入性操作,治療后3d內采集其血液標本,明確掌握其纖維蛋白原、凝血時間、血小板等狀況,并觀察其大便狀況、是否出現牙齦出血、皮膚黏膜出血等癥狀,尤其是拔出靜脈輸液管后,穿刺位置是否出血。護士確保其病情穩定后,鼓勵其適當活動,促進肌力恢復,但需避免壓迫到患側肢體,尤其是長期臥床患者,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可被動活動肢體,并進行康復訓練、日常訓練、語言功能訓練等,調動腦組織殘余細胞功能,促進重建腦組織細胞,降低殘疾率,改善生活質量。
護理前、護理后3d時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1]評估其神經功能,量表共12個項目,評分越低則表明越良好。
記錄其不良反應發生狀況,如皮下出血、牙齦出血、腦出血、血管再閉塞等,并比較。
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版本)分析數據,t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x2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5%低于對照組25%,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比較NIHSS評分,護理前,組間數據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2:

表1 比較不良反應[n,(%)]
表2 比較NIHSS評分(分,±s)

表2 比較NIHSS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18.20±3.21 6.12±2.74對照組 40 18.21±3.23 12.02±1.20 t-- 0.0138 12.4746 P-- 0.9890 0.0000
急性腦梗塞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發病,因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此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本就稀缺的衛生資源更為緊張,且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F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常規方式為溶栓治療,此過程中護理質量對疾病并發癥、治療效果、康復水平等均有直接關系,也可體現出醫院服務質量和診療水平。此則要求各護士嚴格掌握溶栓治療黃金時間[2],確保護理技能熟練,且需從其社會、心理等方面加重重視,加強其康復訓練和心理疏導,鼓勵其早期訓練各功能,并做好出院指導、用藥指導、健康指導等。本研究共納入8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分組討論,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腦梗塞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中,可輔助提升治療安全性,促進其恢復,且研究結果與以往報道相符[3]。綜合護理則綜合考慮到了工作人員、醫院條件、疾病狀況、患者實際狀況等要素,并將其視為一個整體,此為全面護理的延伸,也為體現臨床個性化護理的主要方式。綜上,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塞時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神經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提升治療安全性,確保其康復質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