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十一中心醫院,全軍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150)
心境障礙也被稱為情感性精神障礙,屬于心理疾病,其核心癥狀或者原發性決定因素為心境紊亂,這種狀態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時也會威脅身體健康,當前對該病通過藥物進行控制治療[1],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平復病情,但是卻容易反復發作,從長遠而言患者狀態會逐漸惡化,治療依從性下降,破壞生活質量。鑒于此筆者所在醫院精神科室各同仁一直在探索更行之有效的干預方案,近年來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心理干預,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60例心境障礙患者為本文研究對象,收治時間范圍在2016年-2017年間?;颊咧心行?3例,女性27例;年齡在18-77歲間,平均(45.7±3.1)歲。所有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各項檢查,臨床表現與體征均與CCMD-3關于心境障礙診斷內容相符合。對其進行數字編序并隨機每組30例分為藥物組與聯合組,組間各項基線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提示差異無意義(P>0.05),可做對比。
藥物組。對于單相心境障礙患者給予文拉法辛,應用劑量為25mg/tic,在治療期間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對劑量進行調整,最高每天不得超過225mg,每次調整劑量后需要間隔最少4天后才能再次調整,每天增加劑量最高不得超過75mg。對多相心境障礙患者給予碳酸鋰,用藥方式為口服,劑量300mg,每天服用2次。如存在嚴重抑郁癥患者,聯合抗抑郁藥物。
聯合組。聯合心理干預,如下: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交流逐漸建立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賴程度,同時和患者家屬也要保持聯系,指導療程后生活應該注意的事項,給予患者社會支持。②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心境障礙的認識程度,根據其文化程度制定對應的宣教手段,更好的了解疾病能夠緩解患者因未知而引發的控制,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自身疾病,降低疾病對生活的影響,控制復發率。③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方案內容,用藥注意事項以及當前可能引發、刺激心境障礙復發的高危因素,如家庭內部存在潛在應激因素需要進行勸解,良好穩定的家庭氛圍對病情有積極影響。④引導患者用于面對疾病和現實,不要因為心境障礙而出現自卑以及逃避社會活動的情況,強化康復期積極治療的理念。
在療程后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記錄患者心境障礙復發情況。
生活質量。在最后一次隨訪對兩組患者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2]進行評估,項目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感功能和機體功能,分數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高。
對本文所涉及要統計學處理數據輸入SPSS20.0軟件,用%表示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算所得P<0.05則數據間存在統計學意義。
各時間段聯合組心境障礙復發率均低于藥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請見表1。

表1 兩種干預方案對心境障礙患者復發率控制效果比較
聯合組生活質量各項目數據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情請見表2。

表2 兩種干預方案對心境障礙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比較
心境障礙患者難以徹底控制自己的心境情緒,甚至會出現杯弓蛇影的情況,一旦情緒有起伏便擔心可能出現病情復發情況,這樣的環境并不利于心境障礙的徹底控制,而不安和不穩定的家庭、社會環境都是刺激心境障礙的相關因素[3]。本文通過前瞻對比方式,了解在藥物對癥治療基礎上聯合心理干預的臨床價值,從所得數據比較可知無論復發控制或者生活質量評價,聯合組患者均有顯著優越性。
本文所用心理護理對象不僅局限于患者,而是患者的整體生活環境,讓患者及其家屬都能夠以平和的狀態面對疾病,提高對心境障礙的了解程度,克服恐懼,讓患者的心態能夠陽光穩定,這對于避免各種因素刺激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