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莞琪
(汕頭大學醫學院,廣東 汕頭 515041)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最常見心腦血管疾病之一,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可造成患者家庭嚴重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1]。在臨床上,該病治療以開顱腫清除術為主,可極大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但是,部分患者術后??刹l不同程度并發癥,生活能力降低,不利于預后質量提高[2-3]。因此,應納入更科學、合理護理手段,以改善患者術后情況。本文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以評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臨床價值。現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患者10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51例,女35例,男16例,平均年齡(55.12±7.36)歲;對照組51例,女33例,男18例,平均年齡(54.80±7.12)歲。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病例納入標準[2]:(1)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確診腦出血;(2)均在就診后48h內接受血腫清除術;(3)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4)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病例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精神疾患或認知功能障礙者;(2)合并其他類型心腦血管疾病者;(3)臨床治療不齊全或治療依從性較低者。
1.2.1 對照組
予以神外常規護理內容,包括: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頭部抬高30°,可根據情況放置冰袋。保持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若存在呼吸道阻塞,將下頜向前撫,吸出口中分泌物。適當吸氧,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至病情穩定為止。遵醫囑予以脫水劑,控制腦水腫及腦疝形成。針對病情危重者,48h內禁食,做好口腔護理?;杳圆∪藝栏駡绦谢杳宰o理常規。做好皮膚護理,及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形成。針對恢復期患者,可進行肢體被動運動、按摩及語言訓練等。
1.2.2 研究組
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內容,具體如下:(1)心理輔導:高血壓腦出血多起病急驟,患者在驟然喪失自由及自理能力,均會合并不同程度負性情緒,心理壓力較大。護理人員應及時講解手術、康復治療目的,提升治療信心及依從性;對心理輔導較重者,應深入尋找壓力來源,予以一對一心理輔導。若患者存在疑惑或不滿,應及時予以解決,避免負性情緒積累。(2)飲食護理: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飲食原則是減少總熱量攝入。同時,應避免食用過稠、過硬食物,適當增加高纖維素、高蛋白、低脂食物,例如牛奶、粗糧、海帶等。每日飽和脂肪酸控制在40g以下、蛋白質70g左右,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養成定時大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超過3天可加用輕度瀉藥,切忌用力排便。(3)認知訓練:在罹患腦出血疾病后,患者判斷能力、組織能力及社交能力會明顯下降,對進餐、使用家用電器等生活活動喪失正確認知,難以適應正常生活。應通過程序簡化方式,幫助患者適應生存環境,提高認知能力。(4)語言訓練:對存在語言障礙患者,實施必要語言訓練和指導,以最大程度恢復社交能力。在舒適、安靜環境中,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從一、二、三這種最基礎訓練開始,逐步過渡到單字、短語等相對復雜內容訓練,每個過程都要求反復練習,以鞏固練習效果。鼓勵患者積極參與交流、閱讀等活動中,練習過程以鼓勵為主,不要當面指出患者錯誤,以避免傷害患者積極性。(5)肢體功能訓練:①肌力訓練:針對性訓練患側肢體肌力,訓練方式包括上下樓、坐站等,條件允許,可針對性分別訓練上、下肢肌力。②關節活動范圍訓練:根據肌癱程度不同予以差異化訓練方式,對全癱患者,以各大關節被動活動訓練為主;對輕度癱瘓患者,應以主動訓練為主。③平衡訓練:在鏡子前進行坐位訓練,首先,幫助患者體會坐位的感覺,可借助鏡子對坐位姿勢不斷調整,逐漸熟悉后,可慢慢嘗試無依靠坐位;最后,逐步過渡到無依靠站立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保證患者在起立時雙下肢放在同一位置。完成單項訓練后,鼓勵患者反復體會站、坐感覺。④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早期鼓勵患者使用健側肢體完成日?;顒?,包括取食、穿脫衣物等,在這一過程中促進患側肢體康復;在病情穩定后,可借助拐棍、輪椅等生活用具完成日常生活。⑤按摩:在條件允許前提下,對患者進行定期按摩。按摩方式包括撫摸、按摩及揉捏等,按摩前要清潔皮膚,使用按摩油或滑石粉。(6)排尿功能訓練:導尿管留置期間,采用間歇式導尿,逐漸增大放尿時間;當恢復意識后,鼓勵患者多喝水,保持尿道通暢,在恢復膀胱自主功能后,盡早拔出尿管。(7)輔助用具使用指導:在患者治療快結束時,均會恢復部分自主活動能力,但仍需借助輔助用具。因此,應在出院前對輔助用具使用進行指導,例如:穿矯正鞋對足部下垂者進行固定,改善足下垂癥狀,對行走困難患者可指導使用輪椅、手杖及拐棍等。
通過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其中,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壓瘡、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評價采用ADL評分法,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能力越強。
本研究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見差異比較采用卡方檢驗,ADL評分為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P<0.05定為具顯著差異。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者中,出現2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57%,x2為4.05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由表2可知,干預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為(60.12±10.3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47±9.49)分,t為3.889,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結果比較[±s]
組別 例數(例)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51 35.17±5.23 60.12±10.36對照組 51 36.45±5.25 52.47±9.49 t-- 1.234 3.889 P-- >0.05 <0.05
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后,多合并肢體偏癱、口眼歪斜等癥狀,除急性期手術治療外,還應重視術后早期康復訓練[8-12]。相關研究指出[13-16],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改善預后質量。另外,經手術治療后,再加之肢體偏癱等原因,需長時間臥床,極易合并褥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治療進程[17-19]。因此,除手術治療外,還需要予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王琴[20]研究指出,早期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3.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相關評分也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患者。
本研究通過納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獲得較為滿意結果。首先,通過心理輔導,幫助患者對疾病及治療形成正確認識,平穩心態,為后續長時間康復治療打下良好基礎;其次,通過飲食、認知、語言等訓練,幫助患者建立術后基本生活感知能力,以早期促進損傷腦組織修復,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最后,通過肢體訓練、排尿訓練和輔助用具使用指導等,幫助患者重新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步回歸家庭和社會。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中,出現2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現,并發癥發生率為5.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57%,x2為4.057,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這可能與早期康復訓練對呼吸、皮膚及相關部位及時訓練有關。另一組數據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為(60.12±10.3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47±9.49)分,t為3.889,差異顯著,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有利于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這可能與其可促進神經系統功能重塑、改善肢體功能等因素有關。與上述研究結論基本吻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納入研究樣本較少,所得結果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應進一步擴大研究體量,以更好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指導依據。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