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芹英
(山東省東阿縣中醫院,山東 聊城 252200)
老年人便秘,主要是指患者的排便次數逐漸減少,并且伴隨排便困難問題的出現,其對應的糞便表現為干結現象,其每周的排便次數少于2次,并且排便過程相對費力,糞便表現出質硬、量少等特點[1]。便秘問題是老年人中常見問題,其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相對較大,會導致患者多種并發癥的發生,需要加強其治療有效率。臨床發展中,有相關研究數據表明,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的應用效果顯著,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內容,探究其應用價值。
以我院接收的患者為例,本研究的起始時間為2017年11月——2018年6月,重要選取我院老年便秘患者,共有患者80人。根據患者的住院時間順序,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實驗組的40人和對照組的40人。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數為17人,女性患者人數為23人,經過計算,患者所對應的平均年齡為77.98歲。對照組中,其男性患者人數和女性患者人數則分別為14人和26人,其平均年齡為78.60歲。本研究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開展。統計學方法比較下,患者所對應的一般資料差異性相對較小,P>0.05,其差異能夠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健康指導。首先,對患者的生活起居進行指導,保證患者具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幫助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要督促患者即使無便意,也要定時蹲廁,建立條件反射。同時,還需要保證患者具有良好的心情,避免其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并指導其進行腹肌和肛肌訓練,將其存在的不良排便習慣進行改正。其次,要對其展開飲食指導,要鼓勵患者對進食能夠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等,并適當增加粗糧和豆類的攝入量,避免飲入辛辣刺激等食物。最后,還需要加強運動指導,針對老年患者,可以幫其選擇散步、慢跑和打太極拳等活動,適當增加其運動量,幫助患者增強腸胃蠕動工作,促進其腸胃消化功能的恢復,針對一些臥床患者,則需要幫助其進行翻身,并給予其腹部按摩,從患者的右下腹進行入手,順著其結腸走向進行順時針的按摩工作,保證每天在2-3次,每次10-20回[2]。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中藥貼敷治療。去三棱、莪術和大黃冰片等各59g,將其研磨成細末,并進行均勻混合,每次將其中的5-10g取出,加入蜂蜜和醋等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做成敷貼備用。具體的貼敷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的局部皮膚進行清潔消毒,然后將做好的中藥敷貼貼在患者的神闕穴、涌泉穴和天樞穴上,同時給予其按壓。其對應的敷藥時間成人每天4-6小時,兒童1-2小時,7天為一個療程,每日更換一次。
采用 SPSSl8.0.1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患者各項資料均為計數資料,應以 % 表示,并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和t檢驗,P<0.05時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和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8.00%和30.00%,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更好,而且,其對應的首次排氣時間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其對應的統計學方法結果顯示P<0.05,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一 治療有效率情況比較
就老年人便秘問題來說,其一但存在便秘問題,在進行排便時,則很容易導致冠狀動脈和腦血流改變等問題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腦血流量得以降低,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暈厥問題[3]。而且,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也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絞痛或是心肌梗死問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等造成嚴重威脅。需要加強對老年人便秘問題的治療研究[4]。穴位貼敷治療方法是將中醫學理論進行應用,將中草藥制劑進行應用,將其施于患者的皮膚、孔竅等局部部位所展開治療工作的一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中藥主要為三棱和莪術,其具有消積止疼等作用,能夠幫助患者疏氣。而大黃等則具有苦寒下泄的功能等,使得其應用效果較好。而神闕穴為則為任脈、督脈和沖脈三脈的匯集之地,是人體經絡的總樞紐而涌泉穴則屬于腎經,能夠引氣下行[5]。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在中醫中,腎主水,在對涌泉穴進行刺激的情況下,能夠引火歸元,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改善老年便秘問題,將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便秘患者展開治療工作,需要在給予其基本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從而促進其治療有效率的增強,縮短患者排氣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