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寶玲
(新疆伊寧市人民醫院,新疆 伊寧 835000)
醫療機構作為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保障場所,其服務能力近些年受到了人民的高度關注。人性化護理管理作為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管理模式,其秉持“以人為中心”的原則,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為出發點實施各項護理服務,在保證護理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的實際性需求,從而優化患者的生理舒適度、心理舒適度,對進一步優化護患關系具有重大影響意義。
擇取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臨床患者364例,以隨機數字表+患者入院時間為參考,劃分為觀察組(182例)、對照組(18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有98例為男性,83例為女性,年齡介于23歲-72歲之間,平均為(46.02±14.77)歲;觀察組患者中,有92例為男性,90例為女性,年齡介于26歲-71歲之間,平均為(46.44±14.13)歲。就所采集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相應數據較為接近,即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實驗具有實施價值。
對照組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接受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檢查引導、病房環境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內容。
觀察組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接受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下的護理服務:①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首先,要對臨床護理服務相關內容進行明確的制度規定,并對不同護理崗位的具體職責進行明確落實,制定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操作方案,并在臨床護理服務中貫徹落實。其次,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或是組織進修學習,并幫助護理人員樹立良好的安全風險意識。再次,制定完善的護理質量考核方案,并針對護理服務工作制定質量持續改進制度、工作檢查制度等,以此不斷優化護理人員的執業水平。最后,針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業績構建專項檔案,并進行總結與分析。②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參考APV排班制度對護理人員進行等級劃分,病患對護理需求較高,則需要配備能級較高的護理人員,此外,能級較高的護理人員還要負責指導、監督能級較低的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服務內容。③構建人性化氛圍。管理層需要積極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明確護理人員的內心活動,如果發現存在困境,需要及時加以疏導、解決,提高護理團隊的凝聚力。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投訴發生率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的觀察指標由19.0SPSS軟件進行采集分析,計數資料(n/%)以x2值作參考,若結果顯示P<0.05,表明具備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糾紛發生率為3.30%,護理投訴發生率為0.00%,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5.0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糾紛發生率為10.44%,護理投訴發生率為6.04%,臨床護理滿意度為86.26%;兩組患者相對應的數據進行組間比較,差異較為明顯,即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護理糾紛、護理投訴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方面的數據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即P<0.05,統計學意義較好,與石艷萍[2]的研究較為接近。由此可見,在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可以有效優化患者的護理體驗,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分析原因,人性化護理管理可以通過有效的規章制度對臨床護理服務進行約束,同時還能為護理服務的開展提供科學性依據,促使臨床護理服務更為標準化、規范化,避免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服務時出現差錯,誘發護理糾紛[3-4]。而該模式融合分層管理方案,優化了護理資源配置,促使各個層次的護理人員的能力均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此外,該模式還關注護理人員的執業素養,并通過定期培訓、營造人性化氛圍等措施對護理人員進行培養,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還構建了良好的凝聚力,最終促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改善[5]。
綜上,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管理,可以改善臨床護理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