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雙梅 王和平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組成
1.物理觀念
從物理學理念形成的關于物質、運動、相互作用與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
2.科學思維
從物理學理念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通過學習,能運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實驗探究
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能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與能力,能準確表述、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等要素。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尊重他人,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1.轉變教學理念。一是在教學中,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過去,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管理者戴在老師頭上的緊箍咒。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知道這一理念的產生,基于對人的智能的理性認識和對教育力量的信念而提出的。教好學生,就是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得到他力所能及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注重在習題、試題設置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擯棄以往的偏題、難題、怪題和舊題。同時要淡化試題的甄別作用。二是提高自身素質。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我認為,一個成功的教師應具備三個基本素質:過硬的課堂教學能力。他對自己所教的每一節課都有研究,都有自己的見解;出色的教育能力。他的教育樸實自然、貼近學生,不拔高、不矯飾,富有實效;協調的管理能力。所以,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近年來,尊重學生、快樂學習等理念深入每一個教師的心中,但我們也很容易走進另一個誤區,仿佛嚴格要求學生就是對學生不尊重、嚴格管理學生就是剝奪學生的快樂。其實,并不是這樣。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是從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老師有義務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享受有秩序、有教養、有克制的生活。保護學生求知的天性,不能以犧牲原則和紀律為代價,嚴格要求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同時,要讓學生全面發展。傳統的大一統的“機器生產模式”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培養,導致了許多課堂教學問題和矛盾的產生。為此,教師要關注、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個性化教學方法。
2.在教學上創新。一是在模式上創新
教學模式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善于學習,便于訓練自己的思維,煅煉動手能力,實驗技巧和研究方法,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以提高。二是在教學時空上創新。首先,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要讓位于學生的學,教師的教要有利于學生的學。其次,在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火花。再次,開拓知識領域,訓練發散思維。三是在教學評價上創新。在教學的評價上要具有多樣性,發展性,鼓勵性和適切性。也就是說評價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利于鼓勵學生學習和終身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3.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真正的教學不是強教,“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學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活動具有興趣,富有感情色彩”。興趣的進一步發展就是愛好,愛好對人的素質的養成、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密切關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只有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4.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物理與其他學科相比,比較難學,從而使學習的興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主要由于在學生思想上不重視,還習慣于小學的學習方法,對較深層次知識的學習難以適應。因此,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努力寓學習方法于物理教學之中,使學生快樂學習。一是指導學習物理學的觀察方法。從認知規律看,學習是從感性認識開始,以感知為基礎。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觀察不僅能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巴甫洛夫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觀察是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物理學的重要環節。如在講水的沸騰時,可指導學生在沸騰前觀察什么;沸騰時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并比較沸騰前與沸騰時所發生現象的異同。二是指導學習物理學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可通過閱讀課文并進行分析說明,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應事先設計好閱讀提綱,讓學生根據提綱閱讀教材并提出問題,然后配以觀察、實驗解決問題。指導閱讀前,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確定恰當的方法,集中閱讀或分步閱讀,重點閱讀概念、原理,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三是指導在物理學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社會問題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如學習“內能與熱能”之后,可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熱島效應”的成因,如何減弱“熱島效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加深了印象,也逐漸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