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博
摘 要:在最初階段,攝影抓拍是新聞記者出于獲取更多信息而采取的一種技術,這種拍攝方法的應用,可以保證拍攝效果的真實性與生動性。基于此,本文謹就攝影抓拍在電視攝像中的運用進行分析,首先分析攝影抓拍的內涵及實踐特征,其次探討電視攝像中攝影抓拍技巧的有效應用方法。
關鍵詞:攝影抓拍;電視攝像;捕捉拍攝
電視攝像中,采用攝影抓拍技巧可以為抓拍的靈活性、真實性及自然性提供保障,在抓拍過程中,拍攝者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拍攝技巧,不拘泥于形式,并充分結合拍攝的實際需要與發展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抓拍,并對抓拍方式進行思考,以充分體現抓拍現象的實際情況,對抓拍效果進行優化。
一、抓拍的內涵及實踐特征
抓拍是現代攝影攝像藝術發展的重要產物,最初的抓拍,主要是用于偷拍,偷拍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人類活動及新聞現場等,并由此產生了巴雷特法、沙樂門法等拍攝方法,直到今天,這些方法依舊被應用于攝影抓拍中。
(一)抓拍的內涵
所謂抓拍,就是在拍攝對象不了解情況的情況下,對拍攝對象的自然狀態及生動瞬間。抓拍正是由于其畫面的獨特性,使得抓拍明顯有別于其他拍攝方法,具有鮮明特點。許多情況下,抓拍被作為一種攝影方法,但實際上,抓拍也根據電視節目或新聞節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電視節目將抓拍作為一種噱頭,而許多新聞節目,則將抓拍作為一種態度或一種準則。抓拍技巧的應用,可以精準捕捉到人的表情及生活狀態,并清晰如實地表現出來,而相較于擺拍來說,抓拍更有生活性及新鮮感,具備較強的真實性,能夠有效調動并激發受眾的興趣,強化人們的共鳴。
隨著攝影技術及攝影產品的不斷革新與進步,攝影手法也在不斷更新與變革中,這就使得抓拍技術的應用有更大的平臺。就當前的攝影領域而言,抓拍已然成為一種主要潮流之一,但在電視攝像中,抓拍技巧的應用則不太受重視,人物擺拍的現象愈發嚴重。抓拍就是在被拍攝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拍攝過程。抓拍是以實際情況為本質特征的,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構圖,結合自己對于現實的理解與場景預設,結合自己的既有經驗進行判斷與過濾,在現實情況下將其作為一種固定場景,將其作為固定場景,形成一種統一畫面,從而強化對于知識與經驗的理解。攝影師對于抓拍的理解,應當充分基于其對“關鍵瞬間”的真正了解,以敏銳的藝術觸覺及時加以捕捉,充分發揮抓拍的及時性與關鍵性,真是地表現抓拍對象的特征,優化畫面質量及效果。
(二)抓拍的實踐特征
基于主客觀關系的認識論,攝影師可以將抓拍作為電視攝像的重要方法及工作流程,明確抓拍的美學原則及傳播效果,突出抓拍的社會功能及歷史價值。以電視新聞為例,抓拍更加適合日常新聞,通過抓拍,可以更好地表現事件的真實性。抓拍時,需要攝影師充分發揮其敏銳觸感,隨時留意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與各種情況,可以先抓拍,再深入了解。
抓拍的美學標準與擺拍不同,抓拍對于構圖、光線技術色彩等因素的要求較為特殊,強調美學格調的樸素與自然,突出真實、生動及自然的傳播效果,從而確保受眾可以產生真實而可信的觀看體驗。電視攝像中的攝影抓拍技巧,應當基于對于客觀世界與客觀生活的尊重,對于抓拍對象的抓拍,不應當僅僅對于正面宣傳進行歌頌與表現,還應當充分體現真實的生存狀態與客觀的民生問題,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另外,抓拍應當能夠對特定時空的細節加以表現,以突顯其獨特價值。
電視攝像中,攝影抓拍技巧的應用,應當充分保障抓拍的靈活性、自然性及突變性,但抓拍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或固定的時機,而是需要根據事態的實際需求及電視節目拍攝與播出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抓拍,是否進行抓拍。電視攝像中,抓拍應當做到真實性、生動性與高速性,需要選擇合理的抓拍方法,充分發揮抓拍技術的優越性。抓拍過程中,應當充分保證其清晰與形象,避免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在電視攝像中,充分發揮攝影師的抓拍素養與專業技能。要求電視節目攝影師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充分提升抓拍的鏡頭效果。
二、電視攝像中攝影抓拍技巧的應用
實際上,抓拍技巧的應用最重要的是對于時機的把握,以切實保障其能夠真實捕捉到生動的畫面。抓拍的本質要求根據實際需求出發,深入生活,尊重實際,并在具體的電視攝像與攝影抓拍中,合理運用以下技巧進行抓拍。
(一)突擊捕捉
伏擊捕捉方式的應用,可以起到較好的捕捉效果。通常情況下,處于興奮狀態的人,其周邊環境出現相機將很快被發現,從而導致被拍攝對象的情緒、氛圍都發生變化,則捕捉的真實性與生動性被破壞,影響捕捉效果及抓拍質量。攝像抓拍的關鍵就在于,能夠做到抓拍自然與真實,避免對于應有氛圍及條件的破壞。因此在抓拍攝影時,應當盡量做到隱蔽,做到出其不意,比如將攝影機放在袖子里或包里等,以降低抓拍對象的抵觸心理與警惕心理[1]。伏擊捕捉的抓拍方式,應當做好隱蔽自己,先仔細觀察周邊環境,可以將房間、樹木、人群、車輛等元素作為遮蔽物,從而更好地對被拍攝者的一舉一動進行觀察與抓拍,自動且高效地保證抓拍效果。
在確定拍攝對象的前提下,如果周圍缺少足夠的遮蔽元素,則可以通過突然出現的方式,對拍攝對象進行“突然襲擊”并進行快速抓拍。突擊抓拍的方式,需要在抓拍之前,利用極短的時間對攝像機進行對焦與測光,選擇合適的角度。對于被拍攝者而言,眼神與設備都會導致拍攝對象的警惕與緊張。因此,突擊抓拍時,攝影師應當盡量表現的輕松自在,而不是始終盯著拍攝對象,以免對拍攝對象造成心理壓力。一旦出現自己想要拍攝的畫面或角度,則立即拍攝,在拍攝對象未及反應時就完成拍攝。在突擊捕捉時,應當對抓拍對象的特點進行精準把控,熟悉并認識抓拍對象,結合抓拍對象的特點及行為與活動規律,從而梳理頭緒,以起到更好地抓拍效果。
(二)精準抓拍
攝影抓拍的過程中,應當切實保證抓拍手法的正確性與科學性,確保影像抓拍的自然性與真實性,避免拍攝對象表情呆滯類似擺拍的情況。所謂抓拍,應當盡量避免拍攝畫面過于虛假或人物過于呆滯的問題,要切實保證被拍攝者能夠勇敢地直面攝影機,作出最真實的反應,從而避免拍攝對象產生緊張與戒備的情緒。因而在具體的拍攝時,可以盡量與擺設對象進行溝通與交流,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與情感距離,提高與拍攝對象的熟稔程度,掌握拍攝對象的習慣與愛好。另外,在與拍攝對象進行溝通與交流時,可以與拍攝對象進行直接溝通,直接表達自己想要拍攝的方向及構圖等,同時營造輕松愉悅的拍攝氛圍,使拍攝對象更加放松,切實保證抓拍的自然性及生動性。無論抓拍的方式是哪一種,其最終目的都是在于保證抓拍的真實性。
在實際的抓拍過程中,不僅應當做好自身的隱蔽工作,同時也應當充分利用長焦攝像頭,以保證在不接近拍攝對象的前提下完成抓拍。隨著科技水平的日漸提高,目前的許多拍攝設備的像素已經可以做到20倍無損變焦,因此在抓拍時,可以不必擔心畫面質量。在實際的抓拍時,普通機身與短焦鏡頭也可以完成抓拍,但要求拍攝者的動作較為敏捷與靈活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拍攝[2]。而對于許多拍攝者而言,在抓拍中,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找到適合的位置,熟練地取出設備進行對焦與拍攝,熟練的抓拍可以在幾秒時間內完成操作,而當拍攝對象反應過來時,抓拍已經完成。另外,為了避免對拍攝對象造成壓力,并招致拍攝對象的警惕與戒備,在抓拍時,還應當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與測光表等進行抓拍。
(三)聲東擊西
在進行抓拍時,拍攝者可采用佯裝拍攝及聲東擊西的拍攝方式。采用佯裝抓拍法,可以利用頻繁動作以降低拍攝者的警惕性,當對方精神放松時進行拍攝,以保證抓拍真實與靈活。許多情況下,拍攝對象會對拍攝者及拍攝行為產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或者環境尷尬、氣氛緊張,則為了有效降低拍攝對象的抵觸感與戒備心,緩和氣氛,可以頻繁作出取景拍攝的動作,最初階段,拍攝對象會對這種動作十分注意而避開鏡頭,而頻繁動作幾次,拍攝對象的精神放松,情緒也逐漸恢復平穩,此時就可以趁虛而入進行抓拍。當然,這種拍攝方式的應用,需要一定時間與耐心來完成抓拍。
聲東擊西的抓拍辦法,與佯攻方式有一定相似處,都是轉移拍攝對象的注意力,不同的是,佯拍明確地告訴對方,自己就是拍攝對象,并通過頻繁動作,來降低拍攝對象的戒心。而聲東擊西的抓拍方法,是給拍攝對象以錯覺,使拍攝對象以為攝影師在拍攝其他對象。在抓拍中,一旦發現了拍攝對象,也可以直接出現在拍攝對象面前,并假裝對其他對象進行拍攝,并在拍攝對象的放松戒備的時候,迅速完成抓拍工作。
另外,拍攝者應當熟練掌握抓拍技術,比如高速抓拍、低速抓拍、近景抓拍、遠景抓拍、迎面抓拍、追隨抓拍、側面抓拍、背后抓拍等拍攝方法。在進行抓拍時,應當充分考量抓拍對象的特征及抓拍目的的需要,確定抓拍距離及拍攝對象的運動情況、抓拍角度、抓拍范圍等因素,以更好地保證抓拍效果,為電視攝像提供服務[3]。
三、結語
電視攝像中,攝影抓拍并沒有標準框架與技術規范,具備較大的隨機性與靈活性,要求攝影師能夠及時捕捉靈感,抓住時機,以確保抓拍質量及抓拍效果,為電視攝像提供良好素材,提高電視攝像質量,因而可采用突擊捕捉、精準抓拍、聲東擊西等技巧進行靈活抓拍。
參考文獻:
[1]廖奕.攝影抓拍在電視攝像中的運用解析[J].傳媒論壇,2018,1(12):88.
[2]梁君健.當代中國新聞攝影觀念的形成——以“抓拍”為個案[J].新聞記者,2017(04):76-85.
[3]朱佩珊.淺談抓拍在攝影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30(0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