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琳
摘 要:我國現階段仍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新醫改的深入推進了群眾對于醫院工會執行力度的關注,本文將結合工會定義以及其對醫院建設重要性,討論更新工會教育形式、注重人文思想引導、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構建智能網絡平臺、協調內部人員矛盾、提高服務意識等策略,為醫院順利建設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醫院;工會;員工管理
醫院內的工會組織代表了廣大醫務勞動者的權益,能夠起到聯系黨領導與基層工人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時期背景下,工會組織要發揮出自身的責任,積極了解醫院建設的進程與目標,強化自身責任意識,從文化、制度、思想道德素質等多個方面為醫院的建設作出幫助。
一、醫院工會組織定義
醫院工會組織屬于勞動總會、工人聯合會的其中一種,是為了集體共同利益而成立的組織。工會最早起源于西方工業革命時期,當時大量工人涌入生產行業,因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引發了工潮,1900年瓊斯夫人開始帶領所有勞動者開始了工會運動。新世紀以來,工會的作用已經由非法性向必須性轉變,我國《工會法》的制定體現了國家對于廣大群眾利益的重視,《工會法》中強調了,工人屬于國家主人翁的位置,科學合理的工會組織能夠充分帶動起崗位積極性,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新工會法》中也提出,各階層的工會都需要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按照法律規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與職能,確保該組織能夠切實發揮出保護職工積極性、權益的作用。我國醫院工會代表了廣大醫務工作人員的利益,通過醫院黨委、黨支部領導帶領,自發結合成聯系工人階級群眾的重要樞紐,因此醫院工會也是行政管理的關鍵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新醫改正不斷深化,醫院內部管理手段與發展形勢都在更新,只有充分發揮出醫院工會的作用,才能確保員工對崗位有充分的向心力與凝聚力,為醫療行業的穩定建設提供幫助,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1]。
二、醫院工會對醫院建設的重要性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醫療行業之間競爭形式也日益緊張,想要穩定自身發展形式,就必然要站在思想文化建設的角度開展工作。工會在醫院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該組織構成形式可以看出,例如:會員基本權益有選舉權、被選舉權、表決權等等,能夠在醫院開展重大決策時發揮自身作用。另外工會組織的成員能夠依法實現監督權力,如:工會干部、普通工會會員都具有監督權,能夠對一些不為職工服務、不站在群眾利益角度考慮問題的領導采取教育批評,可以依法罷免違法犯罪、私收賄賂的員工。在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時候,可以依靠工會給予保護與公正保障,第一時間查找問題原因,并給出正確、科學的判斷。只有穩定內部制度,協調人員關系、嚴抓思想政治、拓展企業文化才能確保醫院整體向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1]。
三、強化工會作用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工會教育形式
新時期背景下,醫院內部管理模式也需要順應改變,如果仍沿用傳統剛性教育模式,很容易挫傷員工熱情,因此在強化工會作用時,可以通過開展職工文體活動,來創新醫院教育手段。醫院內文體活動的實現需要與工會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系。在更新醫院教育手段時,開展多元化、多樣化的職工文化活動可以突出醫院良好品牌形象,增強社會效益。除此之外,醫院工會還要積極參加市級(省級)衛生機構開展的各項活動,如:運動會、知識競賽、文藝活動表演等等,利用此類活動來深化醫院集體凝聚力。團結醫院內職工的歸屬力量,不斷激勵職工工作熱情,從而優化教育效果,進一步改善醫院品牌形象,增加群眾對醫院的好感度。
(二)注重人文思想引導
思想是行動的指揮官,所以做好人文思想引導能夠促進醫院建設的順利開展,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來領導社會主義事業,這也是我國黨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醫院作為社會經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更需要深入貫徹相關思想,工會需要認識到人文思想的迫切性與必要性,開展人文思想引導活動時,要堅定不移的深化黨的政策與方針,把控職工思想動態,定期給予其正確引導。想要順利開展工會人文思想引導,就需要將理論與實際有效聯系起來,提高政治思想在工會運作中的針對性,不斷提高群眾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將傳統美德教育與公德教育融合起來,不斷向醫護人員傳輸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性,利用啟發性原則,使其逐漸規范自我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強調大局意識。另外,還可以開展專業義診、上門就醫等公益性活動,使其能夠在環境熏陶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對醫院工會干部隊伍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工會干部的管理水平,提升其崗位含金量以及對工作的組織能力。干部隊伍質量的優化能夠進一步改善醫院工會內各項工作開展執行的效率,積極培養有工會管理潛力的人才,源源不斷的給干部隊伍注入新鮮血液。而且工會內管理者在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后,有機會得到良好的科室崗位晉升機會,刺激人員競爭意識。另外,工會在選干部時也需要采用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提高管理者隊伍的綜合素質,讓員工看到努力的希望。這種選舉方式也會增強工會成員的工作熱情,在看到良好的工作前景后,提高對醫院的認可與歸屬感,減少跳槽、離職等人才流失情況的發生。
(四)構建智能網絡平臺
2015年我國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行動策略”,目的就是將互聯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效聯系起來,從而推進技術強化,完成社會生產力結構的創新。隨著移動智能終端、計算機、因特網在生活的延伸,人們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思維方式都開始轉變,將信息技術融合在醫院工作建設中,能夠給廣大工會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完整的服務。醫院內很多年輕職工都表示,在獲取信息時,其更加習慣使用新媒體平臺,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等,因此在傳達工會信息時,也可以引進新媒體平臺,發揮互聯網+思想的優勢。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工會在運行時都缺少獨立性,這是因為工會組織機構內部信息交流方式仍不健全,工會成員對于《工會法》此類文件的法律意識比較匱乏,所以在維護自身權益時,常常會出現薄弱環節。通過搭建信息化平臺,能夠提高信息傳播、接收效果,利用網絡時效性、范圍廣等優勢宣傳弘揚正能量。在發布信息時,需要以“穩準快”為核心思想,整合內部資源、調整宣傳方向,工會職能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接收工會信息,例如:了解醫院動態、學習黨的思想、發表自我觀點等等,構建全新的職工文體形式,改變單一的業余生活,潛移默化中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文化素養[2]。
(五)協調內部人員矛盾
醫院當前開始不斷向企業化發展,企業內部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部門關系,可以看做是一個微小社會的縮影,充斥著人際溝通與利益關系,例如:部分員工會因為抵抗不了消費主義的誘惑,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徇私舞弊、私收賄賂等錯誤,不僅僅給自身事業道路帶來了不良影響,同時也嚴重損害了醫院的名譽,例如:近幾年我國醫患矛盾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民眾與醫院之間的矛盾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造成雙方相互不信任。在發生此類問題時,公眾就可以發揮出自身職能作用,通過科學、恰當的方式協調人員矛盾,因為工會職能屬性,所以其在開展工作時,能夠起到統領全局、維護患者人員權益、協調各方利益的作用,通過完善問題反饋機制對現存危機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理,有效改善負面情緒。另外,醫院工會還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引導作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來提高院內服務質量,利用主題講座、員工活動等方式培養員工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事業觀,強化自身對外界不良思想的抵抗能力,積極投入工作當中,在平時養成良好的崗位能力,保持崗位熱情,與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能做到友善、友好、高效溝通,優化醫院形象[3]。
(六)提高醫護服務意識
醫院工會具有很強的凝聚力,不僅僅能夠在基層員工當中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打造團結友好的內部凝聚關系,促進院內環境向著溫馨、和諧的方向發展,利用人文關懷使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自發由衷的感受到在集體生活的快樂與熱情,實現職工與職工之間、職工與領導之間的高效溝通。眾所周知,我國醫護行業工作壓力十分嚴重,工會核心作用就是為了給會內群眾謀取更大的權益與福利,從而保證其工作質量與工作熱情。而醫院工會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出更多的心理疏導工作,醫護人員工作環境需要長期保持高度精神集中,所以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這種心理壓力長時間得不到紓解與溝通,則會引發嚴重的心理、生理問題,不僅僅會影響在崗工作質量、削弱服務效果,同時還會威脅著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因此醫院工會就需要針對這一問題,開展密切關注,例如:及時對心理變化明顯的員工開展一對一溝通、在醫院內部開設心理咨詢室,平時密切關注人員心理動向,從工作質量波動、工作服務態度、心情變化等多方面進行判斷,對于一些家庭困難、生活壓力大的員工要給予幫扶,使其生活無后顧之憂,只有解決了生活與心理上的難題,才能保障其投入崗位工作時,能夠具備充沛的熱情與積極性,提高工作服務質量,將醫院視為自己的家,在集體中感受家的溫暖,并且將這種歸屬感傳遞給每一個患者、同事。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醫改政策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夠基本實現向企業化方向轉變,在工會管理時候也需要更新制度與策略,轉變傳統“事業化”思想,融合“以人為本”原則,做好院內醫護人員負面情緒調節工作,站在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促進醫院內部管理結構的持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征.工會組織在醫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J].管理觀察,2018(32):189-190.
[2]郭梅.信息化背景下醫院基建檔案管理在醫院發展建設中的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8(S1):242.
[3]蔣玲俐.淺談醫院工會在醫院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0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