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磊磊 蔡深文 顏雄
摘 要: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法有待改進,以便更好地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政策。本文通過教學模型展示、學生設計模型、參觀污水廠處理模型等方法的使用,探索模型教學法在該課程教學過程的應用效果,并進行結果討論及建議,為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模型教學法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引言
《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極其重要的核心專業課,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極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授課,旨在使學生掌握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方法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藝設計等內容,能夠根據實際的處理對象提出基本的水處理方案,并具有從事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的能力。但是該課程授課內容非常多,并且有些知識點相對抽象,通過傳統的講授教學法,很難讓大部分學生扎實地理解污水處理方面的主要知識,尤其是水處理工藝的原理和基本運行過程方面的知識,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認知發展理論》也提出,知識來源于動作,動手能力可以極大地促進人類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課時允許范圍內,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地引入模型展示、學生設計模型等環節,為探索較為適合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教學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論及應用依據。
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過程存在問題
首先,本課程自身性質帶來的影響?!端廴究刂乒こ獭氛n程專業性強,知識點極多,并且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要想讓大多數同學較好地掌握該門課程,則必須要通過多方面的教學改革和探索來實現。
其次,學生方面也存在的一定的問題。很多的大學生在經受了十多年的應試教育之后,思維不夠活躍,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該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實踐應用的能力,就算學生能夠記住課程內容,但在靈活應用于實踐方面的能力也亟待增強。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相關能力也需要不斷提升。目前社會需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而學生要具備足夠的實踐能力,則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而大學老師多為畢業后就一直在高校任教,在社會實際需求和專業實踐方面有待持續學習提升。如何將《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知識內容與社會需求相互聯系,并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不斷實踐創新,是當代大學教師必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模型教學法的探索與應用
筆者在原有傳統講授型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輔以案例教學,并依據相關案例進行模型教學方式的探索。其中模型教學法主要包括教學模型展示、學生設計模型、實踐周參觀污水處理廠等方面,三者相輔相成,構成該課程完整的教學過程。具體如下文。
1.教學模型展示
該部分教學方法改革的嘗試貫穿于《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始末。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講授的相關課程案例,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輔以實際案例的講授。在學生基本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購買的相關教學模型——主要是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模型(如按比例縮小的沉淀池模型),將知識點由抽象變具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所學專業知識。該過程主要為知識分散式教學改革。
2.學生設計模型
該階段主要在學習了該課程的絕大部分內容,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課程的知識框架的基礎上進行,該部分為本課程改革的重點部分。此時,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自行設計污水廠模型,各構筑物模型的材料可以從生活廢棄物中尋找,也可以購買簡單的材料。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模型設計后,利用課程所學知識,各組分別對自己設計的模型進行講解,并詳細介紹模型所解決的問題、各構筑物的作用、設計依據等。然后,其他小組同學對該組的模型設計進行提問,該小組學生進行答疑、討論等。最后,老師對各小組的設計模型進行綜合點評,并結合討論過程,給予一定的建議。該過程主要為知識整合式教學改革。
3.參觀污水廠處理模型
該階段主要是在學生已經學完該課程的全部內容后,在教學實踐周內進行。老師帶領學生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實踐,由污水廠指派技術員,為學生講解污水廠采用的處理工藝、構筑物組成及作用、測試水質指標及意義等。通過實踐過程,使學生真正的將所學課程知識與實際應用進行有機結合,不但有助于知識的鞏固,更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該過程主要為知識升華式教學改革。
三、討論及建議
通過該模型教學法對《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改革,對學生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首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過程,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學生由原來的應試型學習轉變為興趣型學習;其次,學生對該課程的整體知識點把握更加透徹,為將來更好地運用該方面專業知識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有助于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此外,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增多,使師生課堂關系更加融洽。
該模型教學法對任課教師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后,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尤其對真實的污水處理廠還不了解,因此設計的模型通常并不一定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但在原理上又不一定就是錯誤的,因此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更高,任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充實個人專業知識,才能應對該改革過程所產生的新問題。同時,任課教師也必須首先進入社會進行實踐學習,才能保證課程質量。
但該模型教學法在某些方面還有待改進,比如知識點繁多與課時不足之間的矛盾,以及學生模型設計的衡量標準問題等。總之,該模型教學法在一定條件下,與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政策相一致的。
參考文獻
[1]韓嚴和.導演式教學法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7(02)
[2]宋穎.自制教具在《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1)
[3]吳軍.活性污泥數學模型教學應用探討[J].專題討論,2012(08)
[4]李海軍.模型教學在房屋建筑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24)
作者簡介:樊磊磊(1983.5-),男,漢族,河南省沁陽市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