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桂芳
摘 要:伴隨我國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信息對中小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凸顯。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辨證施治。本文作者對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降低網絡對學生影響的策略,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 網絡影響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當前我國快速步入信息化社會,人們已經習慣于共享數字化信息,習慣于依賴互聯網來處理各種事物。然而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把網絡媒體變成了一把雙刃劍:自制力較強的能夠抵御網絡的誘惑,利用網絡提高工作學習的效率;自制力差的人則被各種網絡不良信息所危害。這其中有一個群體,就是廣大中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小,心智不夠成熟,無法抗拒網絡游戲等帶來的誘惑,因此而沉迷,耽誤學習、甚至小小年紀就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對他們有效進行心理干預,引導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就成為學校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1.當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當今社會多數學生的物質生活都能得到滿足,家庭對孩子的關愛超過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從上個世紀末,網絡逐漸走入千家萬戶,電腦、智能手機等信息化設備,已經成為學生不可能接觸不到的東西。網絡信息包羅萬象,有些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上的信息資源來輔助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之所以喜歡網絡、喜歡智能手機,并不是要上網去學習,而是上網打游戲或尋找刺激感官的東西。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因為父母離異或是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好,沉迷上網卻得不到應有的管教和心理健康疏導,導致其走向墮落。
2.網絡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不僅僅只有網絡,還有家庭、社會、學校等諸多因素。
2.1家庭因素
家庭是組成社會肌體的細胞,只有家庭環境良好,學生才能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從目前我國城市與鄉村的家庭現狀來看,城市家庭以雙職工為主,家長白天都需要忙于工作,夜晚還有時間陪伴和教導孩子;而農村的家庭多數以中老年人為主,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導致一些孩子在家庭監管上不到位。因此,很多農村學生沒有良好的自控力,在網絡影響下,有的還伴隨有性格叛逆、難以溝通等情況。另外,城市和農村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家庭,致使這些家庭中的孩子缺乏關愛和有效監管,從而影響了他們良好心理的形成。
2.2學校因素
伴隨基礎教育改革的發展,中小學校有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因為心理課程不是考試學科,往往被學校和教師所忽視。學校建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學生有機會接觸互聯網,但是微機課上玩游戲、聊QQ的現象并不鮮見。作為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并沒有心理輔導方面的內容,僅僅是教給學生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媒體。所以,學校在心理教育和引導方面,也有所缺失。
2.3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對網絡信息管理不夠嚴謹,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很多網站直觀博取學生的眼球,引誘學生在網絡游戲等方面進行消費,并且給學生帶來扭曲的價值觀,使學生沉迷其中而喪失判斷能力,甚至導致一部分學生厭學,只想活在游戲的世界里。因此,學生深受網絡之害,和社會部門對網絡監管不到位有直接的關系。
二、網絡環境下學生心理健康疏導的策略
1.改善學校的教育環境
學校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學生的良好心理教育應該在學校里形成。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受良好教育環境的影響,自覺形成抵制網絡不良信息的能力。比如,豐富學校圖書館里的資源,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到圖書館里去讀書,通過書籍獲取知識,接受好的心理教育。班主任還應該不斷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比如講故事比賽、體育游戲比賽、唱歌比賽等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為了班級的榮譽和個人的榮譽,積極地練習自己的才藝,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對于學校的信息網絡,也建議對學生開放,并且加強監管,使學生能通過信息技術教育獲得使用現代信息手段的能力,同時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清好壞,懂得不良網絡信息的危害,自覺分清并能抵制網絡不良信息。
2.家校合作共同實施心理教育
實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策略,是網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益的探索之一。鑒于我國目前農村與城市家庭發展的需要,家長為了提高生活水平都在努力拼搏,教育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極度缺乏,所以在孩子上網、玩手機方面的監管不到位,容易出現孩子已經沉迷網絡家長卻不知情的現象。另外,有很多家庭并不和諧,家長之間的矛盾讓孩子看在眼里,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壓力和不良的心理影響。因此,心理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是不錯的選擇。教師要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與學生家長緊密溝通,把孩子在校期間表現及時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學校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嚴格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等等,防止他們對網絡的沉迷。
總之,中小學生正處于心理健康發育發展的階段,加強心理輔導對他們的人生成長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網絡信息亟待凈化,游戲生產擴容得不到有效控制,對學生的影響還是弊大于利的,只有家庭與學校聯動,在學生心理健康管理方面加強研究,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1]劉自新.淺析網絡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68.
[2]張議文.網絡學習環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干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鮑秋香.網絡時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