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田 穆琪 趙一號
摘要:目前我國正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中,研究生作為現代人才的主要生力軍,其培養與教育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本文首先從創新型人才培養在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進行探討,進而對其所面臨的現狀進行剖析,最終探析創新型培養模式在機械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教育 研究生 創新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43-02
研究生的教育是國家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我國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和倡議的實施(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中國對高等層次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更加急切。在新的歷史時期下,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國際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現實課題項目應用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居于現如今研究生教育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把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推廣到各地研究生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創新型人才培養在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近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迅速,各行業對于擁有高等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數據調研情況卻不容直視。《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狀況綜合調研報告》顯示:“一半多的導師(53%)和近一半(47%)的研究生管理人員認為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一般甚至較差”,“30%的導師和31%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認為博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為‘一般甚至是‘差”,用人單位認為“研究生創新能力‘一般與‘差的比例高達68%”。雖說這個調查報告是十幾年前完成的,但是調查結果反映出的問題卻是一直存在的。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反映了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滯后現狀。創新是商業、金融、經濟發展乃至國家、世界發展前進的主要推動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已成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內容。雖然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對創新能力的重視與培養起步較晚,發展明顯滯后于發達國家。[1]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是當前高校必須認真探索的重要課題。
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而創新人才是這個靈魂的載體。因此,完善全日制研究生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在教育中應用所面臨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盡合理。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課程體系不盡合理。課程設置也以本科所學知識為基本,對其進行補充與升華,并沒有太多的創新之處。學生選課也只會選那些容易通過考核的課程,并不會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的課程少之又少,科研思維的訓練和科研方法的改進嚴重不足,使得研究生教育中出現了渾水摸魚的現象,同時拉低了創新人才的數量。
(2)創新文化不夠。一個學校創新文化的建立是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而現在大多數高等學府在其本科教育中就忽略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由于各種學科考核制度與學校學分要求,學生很少會主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所以,由于各方面因素,學生無法自主地去完成探索和研究問題。
(3)教學方式落后,教學內容陳舊。教師過多強調教學目標的最底層“知識”的掌握,忽視更高層次的智力的活動。課堂上依舊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有時還會有一些視頻來解釋所講內容,也不會暫停詢問學生是否聽懂;有些大課(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選課人多,教室也大,后排同學幾乎挺不到老師在講什么,有的甚至就不聽。最新教材都已經更新到2018版,而老師授課與考核卻使用2015版教材。這類教學授課方式不僅抑制學生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4)培養模式單一。我國研究生培養依舊是以所學學科為主,知識范圍狹窄,創新能力不足,培養模式相對封閉,不同學科間缺乏交叉。傳統觀念的制約,導致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缺少學術交流活動及科研訓練機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評價機制單一,對研究生的創新激勵不足。
三、創新型培養模式在機械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課程設置與時俱進。以機械制造與裝備自動化課程為例進行課程優化設置及課程內容更新。對課程主干進行整理和總結,并拓展與其相關領域的知識,建立廣博、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其成績可有兩種方式核對:
第一種:平時成績和論文成績。這一部分是由學生自行準備相關課題的PPT,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其內容可以是課本之內的,可以是課題組的研究,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然后由同學和老師對其進行提問與打分,最后再根據自己所講的內容寫一篇小論文,談談自己的認知。
第二種:同學可以針對自己的興趣方向提出見解,然后由老師進行指導評價,確實可行下,以最終論文或發明專利為成績。
(2)多措并舉,注重創新。從社會需求出發,尋求創新培養機制,優化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法,更新課程內容,將工程實踐、相關前沿知識及研究成果分類、整理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從而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閱讀信息、人文等方面的書目,由此方可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在一個充滿興趣和探求的活動里,積極參與學習實踐,拓寬其知識面,并且有利于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也要加強方案的分析與實踐,確保做到應用與創新的并舉。采用案例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探究式及研討式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3)個性化指導和因材施教。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以課題任務為驅動,采用研討式、參與式教學方式,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某個章節內容的講授,讓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需要提前進行演講的準備工作,所講述內容不限制于現有的課本,可以根據其喜好與擅長方面準備講課內容。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相互交流,老師同學可以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和建議,使課堂呈現積極討論相互學習的氣氛,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使同學們及時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和解決問題。
(4)豐富創新培養模式。多學科交叉融合,合作式科研創新。督導結合,優化研究生質量評價保障機制。改變傳統一律閉卷考試與平時課堂出勤率等方式,將考核內容延伸到課堂所講的知識到學以致用的實踐成果等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成績。學生總評成績按照平時課堂表現,演講的準備工作以及演講水平,同學們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整體評價及量化打分。
四、結語
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結構的頂級層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如今社會的主流,可通過課程優化設置及課程內容更新,廣博的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的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學科交叉綜合培養的提出,多元指導模式及多元激勵的評價機制來實現。在“教、學、考、用”四個方面融入全新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新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現代創新型研究生教育特色。
參考文獻:
[1]牟雪雁.基于創新性培養的研究生教育與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9(2).
[2]王貴.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
[3]韓春玲.探索“四位一體”創新型特色育人模式[J].大學教育,2018(2).
[4]李鵬.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2)
[5]吳君.“雙一流”建設影響下研究生教育制訂創新研究[J].才智,2018(2).
[6]王瑜.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導向的理工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