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蕙
摘要:“白色”在日本自古被看作具有“神”性的色彩,象征著神圣與光明。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著白色,白色也被多次運用到文學及影視作品中,用以歌頌純粹美好的愛情,抒發內心的物哀之情與樂道安命的灑脫心性。白色更是與日本人內心深處的櫻花情結和集團主義相得益彰。本文通過考察白色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方面體現,探尋白色所蘊含的意義及象征,明確白色與日本人精神追求的契合。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日本尚白文化與中國古代色彩文化之間的關聯。
關鍵詞:白色 衣食住行 集團主義 櫻花情結 殷人尚白
中圖分類號:J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96-02
近年來,諸多學者開始關注日本的尚白現象,并開展了相關研究。劉容(2005)指出,“日本是一個感情纖細深沉的民族,在傳統審美意識中多以素色、無色為美。”[1]日本人的性格受生活環境影響,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使得他們更加敬畏自然、喜歡簡單原始的美。因此,日本人自古以來鐘情于簡單樸素的白色。徐向安(2018)進一步探討了日本人崇尚白色的原因,將其歸因為地理環境、宗教思想和社會結構的影響。[2]徐文指出,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島國環境,使得日本人自幼偏愛自然淳樸之色;“白色”與日本人所推崇的禪宗思想不謀而合,神道教中對其賦予了神圣意義。并且,日本社會“集團意識”中強調的低調謙遜,更加深了日本人對白色的喜愛之情。那么,日本人在生活中如何對白色加以運用?白色與日本人的精神深處存在著何種淵源?日本人崇尚白色是否與中國古代的色彩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生活中的“白色”
明亮干凈、單純雅致的白色,在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中隨處可見,日本人的服裝、特色伴手禮、傳統儀式以及生活的其他方面都離不開白色的幫襯。日本的“白色情人節”,日本新娘的傳統婚服“白無垢”,都象征著情人之間純白無瑕的愛情。
(一)衣食住行和“白色”
“自古以來日本人就喜愛、欣賞簡素、清淡之色,崇尚自然事物的及植物生命的原色,崇尚水的清純無色。”[3]日本頂級毛巾“今治毛巾”當初定調為白色時,決定性因素就在于日本創意總監佐藤可士和的一句話:“當你要傳達白米飯有多美味時,會在飯上淋咖喱嗎?要將今治毛巾的優點傳遞出去,唯有白色而已。”與大多數日本人的想法相同,白色與其他艷麗花哨的色彩不同,不會傳達出更多令人先入為主的感覺,更能突顯出物品本身的特點,這一點也與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精神理念相契合。白色象征著純粹干凈,已經貫穿于日本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近幾年來,日本夏季的白色單品銷量持續上漲,穿著白色的服飾有種全身輕松的感覺。與紅色的熱烈感,綠色的活潑感以及藍色的憂郁感不同,白色不會帶來濃重的附加感,僅僅給人簡單清爽的感覺。日本街道上的車輛也以白色為主流,既簡約又雅致的車輛馳于日本干凈整潔的街道中,也不會輕易沾染上污垢。并且白色車輛適用面較廣,在商務以及紅白喜事中都不會產生違和感。
白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獨特的包容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服裝搭配,還是空間的裝修設計,白色與其他色彩相結合并無違和之感,為日本人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
(二)“白色”與愛情
白色是形容愛情最貼切的顏色。日本獨特的“白色情人節”與西方的傳統禮節有著明顯差異,在日本,女生會在2月14日為普通異性朋友準備“義理巧克力”,為心儀的對象精心準備“真命巧克力”。收到禮物的男生會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天,通過給女生回禮來表明自己的心意。選擇以砂糖的顏色——白色命名這個“回應愛意的日子”,也象征著愛情的甜蜜與純粹。不僅如此,日本札幌最有名的巧克力夾心餅干——“白色戀人”,更是象征著愛人之間純真浪漫的愛情。據說,手挽手的戀人在冬季大雪紛飛的北海道踏雪而行,溫馨的場景感動了做餅干的師傅,因而得名。人們對“白色戀人”的喜愛,不僅因為它的味道可口,更是將其當作浪漫愛情的寄托。
日本新娘的服飾,是日本人傳統審美的載體,也是對日本特有審美意識的傳承。而白色在日本人的心中也一直有著不可取代的神圣地位。“神前式”婚禮當天,新娘會頭戴名為“角隱”的白色棉帽,帽子必須蓋住發髻,有著去掉棱角的特別之意,寓意著婚后必須賢良淑德,收起自己的脾氣以丈夫為主,“角隱”也有祈禱驅邪避兇之意;新娘身穿日本婚服中最高規格的“白無垢”,柔軟的絲綢上織有吉祥意義的花紋,以祈愿婚后的幸福生活,新娘全身由內而外的服飾一律都為白色,象征著新娘的純潔與新生活的開始,同時也象征著新娘宛如一張嶄新的白紙,等待接受夫家家風的熏染。
白色象征著愛情的圣潔與真摯,象征著愛情中的兩個人彼此沒有欺瞞,坦誠相待,如同一塵不染的白色一般,唯有一顆簡單而純粹的真心。
二、契合日本人文精神的“白色”
白色在日本古代就被認為是神圣的色彩,代表著光明和希望。眾神用白色稱贊天照大神,日本天皇被稱為“白色的王”。并且,白色不僅代表了正義和勝利,也反映了日本人內心深處的櫻花情結和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傳統國粹相撲比賽和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歌舞伎中,白色同樣備受歡迎。古往今來,白色頻繁出現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也作為構思巧妙的配色元素出現在不少日本作家的筆下與導演的鏡頭中。
(一)“白色”的神圣性
《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都有記載:眾神為了使世界重現光明,設法召喚天照大神,當天照大神現身后,眾神稱贊道:“面白い!”。眾神通過對天照大神的贊美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更傳達出白色的神圣意味,這種神圣感一直延續到現在。天照大神是日本傳說中最核心的神——太陽女神,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是用不涂涂料的木材建造的“白木建筑”。每隔20年舉行一次“式年遷宮”,例行將舊殿的神儀移到新殿,舉行儀式時會供奉白雞,參與者需要挑選白色石頭參與祭拜,神職人員將天照大神的神體由正殿請出時,也需用白絹遮擋形成“絹墻”移往新的正殿。
(二)“白色”——正義與勝利的象征
日本人尚白這種獨特的審美意識也應用于日本人的妝容。在日本傳統戲劇歌舞伎中,正面角色的面部和胳膊手臂都會涂滿白粉顏料;古代日本的“黑魔法”具有毀滅性,而“白魔法”則用來形容為做善事而變的魔法;并且,目前日本防衛省高薪招聘的“白色黑客”,是具有善意目的的黑客,主要目的是維護網絡安全,參與網絡攻擊防御。足以可見,白色在日本人心中象征著正義和善良。
白色在日本文化中也被賦予男性的獻身與勝利,在日本傳統的相撲比賽中,得分表上表示勝利的白色圓形符號稱為“白星”,黑色圓形符號則是在相撲得分表中表示失敗的“黑星”;除此之外,每年由日本廣播協會舉辦的“紅白歌合戰”中,白色戰隊毫無例外的均由男性歌手組成。
(三)“白色”——櫻花情結的體現
賞櫻是日本人每年必不可少的活動,翩翩舞落的櫻花在日本人眼中是生命最美的時刻,與日本人“向死而生”的武士道精神完全契合。櫻花展示出的整體美,與日本人尊崇的“集體精神”相契合,白色也正能反映出日本人的這種“集團主義”與櫻花情結。
相傳日本人最喜愛的櫻花以前只有白色,英勇的武士會在自己人生達到輝煌時,在櫻花樹下切腹,因為浸透了武士們的鮮血,櫻花才由白色變成紅色。日本人喜歡櫻花,不僅因為櫻花符合“生的短暫,死的絢爛”的武士道精神,也因為櫻花展現出來的整體美與綜合美,就是日本人尊崇的“集體主義精神”。這種對美的認知和精神追求非常符合白色的特點,唯美的櫻花、迷人的富士山、淡雅的白月光、浪漫的飛雪等,這些白色景物在日本人心中都是最美的絕色。白色與任何顏色搭配都不沖突,是較為低調保守的顏色,對于日本人來說,白色是一種不會讓自己成為“出頭鳥”的安全色彩,與他們內心的從眾意識與集團意識不謀而合。
(四)文學作品中的“白”
據前田千寸的統計,在《萬葉集》所頌的520首有關花的分色中,白類的花共有204首占首位。[4]白色是所有色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色彩,多出現于花草的名稱以及其他具有白色代表性的事物。另外,在著名詩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詩中,含有“白”字的作品就有二十多首。“‘白色是芭蕉精神底色和其禪思禪悟過程中所持有的心象之色,是其超凡脫俗精神的象征。”[5]松尾芭蕉通過對白色的描寫,表達了心中的幽玄寂靜之美與深邃靜謐的禪意美,更體現了松尾芭蕉淡泊名利、安于清貧的樂觀精神,以及超凡脫俗、遺世獨立的灑脫心性。
川端康成的《雪國》也借用白色表達了日本人內心的物哀之美。全曉云(2017)認為,川端筆下的白色不僅僅是一種視覺感受,而是直通作品人生無常、生命虛無的主題。[6]川端一方面借用白色歌頌駒子對島村純潔無瑕的愛戀,另一方面也暗示了駒子徒勞無功的感情付出。白色在《雪國》中象征著死亡與虛無,但對于川端康成來說,這種死亡與虛無并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藝術的極致”。川端康成個人最終也自殺身亡,結束了他一生的孤寂,去追求他心中“最高的藝術”。
另外,在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日本純愛電影《情書》中,白色是其標志性色彩。電影拍攝于北海道的浪漫小鎮小樽,雪景鏡頭眾多,皚皚白雪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整部電影的浪漫色彩。同時利用同一片雪地展現出博子對昔日戀人由念念不忘到安然釋懷的情感變化。通過導演對白色的巧妙運用和布局,講述了三人之間純真而又曲折的愛情故事,使電影更加耐人尋味。
綜上,在順應日本大眾審美的文學作品中,建筑設計以及傳統表演形式中,均貫穿著日本的尚白文化,而這種文化隨著歷史的演變愈發滲透到日本人的靈魂深處。
三、日本尚白文化的源頭——殷人尚白
根據記載,中國殷人十分尚白,戰馬牲口等動物均用白色,以求吉祥順利。而在日本的文化中,白色也占據重要地位,且兩國自古以來交流十分密切,從某種角度而言,日本人對白色的喜愛與中國殷商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日本尚白文化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作品中的記載,據《日本書紀》中記載,孝德天皇將被獻的白雉視為神物降臨,隨即將年號改為“白雉”。光仁天皇也因被獻白龜,將年號改為“寶龜”。[7]由此可見,日本從古代就信仰白色,并且崇拜白色祥瑞動物,將白色動物視為國寶,祈求它為自己和國家帶來好運。在中國古代,白色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如《禮記·檀弓上》: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昏,戎事乘驪,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8]其中驪是毛皮為玄色的馬,翰是毛皮為白色的馬,騵是毛皮為赤色的馬。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殷商王朝非常崇尚白色,殷人同樣認為白色動物具有靈性,是吉祥神圣的象征,殷人祭祀祖先的動物在甲骨文中被稱為“白牛、白羊、白豕”,祭祀用的器具也為白色。
徐桐生(1989)提到,我國學者李季氏認為箕子一個集團為戰勝的周族所壓迫,前往朝鮮,這是古代中國民族史上向外發展的第一件大事,也是中國人大規模地直接與朝鮮接觸,間接與日本發生關系的開端。[9]雖然現今的學者公認中日交流始于秦朝,但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中日之間的聯系起源于殷商時代。如果從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中日交流,那么日本文化也一定受到了殷文化的影響,尚白文化的源頭有極大可能來源于殷商時代。當然,殷商時代是否存在中日交流,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學者加以縝密的研究。
四、結語
白色在日本人心中有著獨特且重要的地位。白色充斥著日本人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象征著愛情的忠貞與圣潔。自古以來,白色被賦予神圣的意義。它不僅代表著光明與希望、正義與勝利,也與日本人崇尚的櫻花情節和武士道精神相契合。白色完全符合日本人對美的認知與精神生活的追求,很多文學作品也經常借白色來表達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日本人對白色的崇尚不僅來源于本國文化,也與中國古代的色彩文化有著一定關聯。但有關這一問題,本文只作了簡單的論述,并未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今后,筆者將對此展開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容.從色彩審美意識比較中日民族性格[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5(2):43-46.
[2]徐向安.初探日本人喜愛白色的原因[J].大眾文藝,2018年(6):241.
[3]長崎盛輝.色、彩飾日本史[M].日本淡交社,1990:224.
[4]葉渭渠.日本文化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3.
[5]崔得軍.松尾芭蕉俳句中的白色表現及審美情趣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5(4):110.
[6]全曉云.紅白人生:川端康成《雪國》中的色彩意象解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2):104.
[7]邱紫華.東方美學史[M].商務印書館,2003:1130.
[8]朱楨.“殷人尚白”問題試證[J].殷都學刊,1955(3):6.
[9]徐桐生.殷商時代應是中日交流的初始期[J].河北學刊,1989(1):8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