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忠 唐鳳儀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社會主義法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闡明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當代理論價值,將馬克思主義法學同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相結合,可以使馬克思主義法學為實現中國法治提供理論支持。本文主要探討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價值以及馬克思主義法學對中國法治實踐的重要意義,從而不斷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法學 中國法治實踐 意義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45-03
探索馬克思主義法學對中國法治實踐的重要意義,首先是要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當代價值,明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特殊性。因此,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學不僅不斷發展變化,而且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它對當代社會有著非常深刻的借鑒意義,這主要歸功于馬克思主義法學所具有的獨特理論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當代理論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提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同時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理論內涵。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所創立的法治思想組成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具有科學的思想內涵,是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法學不僅提供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概念,而且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中國化,在于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主要是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中國法制建設的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之間也有著有機的結合。這可以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法學是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著的。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法學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且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初,就憑借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中國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偉大使命。[2]這不僅是中國社會主義的進步,也是全人類的偉大進步,為全人類的法學發展都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法治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是動態發展的,絕不是一成不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屆領導集體就是合理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各個時期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才產生了一系列先進的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是一種不斷前進的姿態。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現了許多的阻礙與困難,但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都會依據時代的特征與具體國情相結合而產生一些新的符合國情的政策與方針,它可以及時解決各種問題。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在中國法治實踐中具有指導作用。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促進法治文化建設
馬克思主義法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法治文化建設。讓人民樹立法律意識,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有良好的法律觀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如果人民群眾不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不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依法治國的有效進行,也會影響我國的法治化進程。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精神也是可以能夠有效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這種法治精神也能夠促進人民群眾對于法律的追求。[3]當人民群眾做到心中有法的時候就能夠使法律真正地產生一種具有約束作用的效果。長此以往,人民群眾也會由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不斷滲透而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從而自覺弘揚法治精神與法治觀念。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法學是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實踐途徑
為了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實踐,推進中國的法治化進程,需要完善法制工作并且加強法律監督。[4]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了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具體實現,最重要的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還要采取具體的措施,比如要加強法制宣傳,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讓公眾意識到法治建設的重要性,知法、懂法,從而可以強化公民的法律意識,提高公民的法律素養。公民具有法律意識,就可以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不斷發展。[5]在法制宣傳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如今社會快速發展,通過網絡、電視和紙媒等多種平臺可以隨時隨地學習法律相關知識,這對擴大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影響非常有幫助。不僅如此,對于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也可以進行不斷創新,比如可以在小區內舉行相關的法律知識競賽,有獎競猜,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其樂于參與到法律知識的普及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由于法律對于人民群眾來說有一種高高在上、無法觸及的感覺,因此,在開展相關法制宣傳活動時,必須采用人們喜愛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精神
在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過程中可以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中華民族自古就推崇構建一個人人平等的、和諧的大同社會,一個國泰民安、長治久安的和諧社會。今天,我們也旨在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且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因此,在實現中國法治化的同時,要注意把馬克思主義的法理學與中國傳統的優秀的民族文化相結合。要讓人民群眾深入地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并且能夠科學地梳理這些優秀文化,在不斷繼承的過程中促進其發展。[6]在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時要注意理智地去面對。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侵襲,影響其身心健康。外來文化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有飲食文化、影視文化,更加具體的就是西方的快餐產業文化已經十分深入我們的生活,好萊塢影視文化也在輸出著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這種情況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去除那些封建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歷史,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精華,但是也不乏一些糟粕,所以在進行有機結合的過程中要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以上這些具體的措施就能夠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蓬勃發展,進而實現中國的法治建設。
(三)完善法制工作并且加強法律監督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的進程中有一些事情是無法掌控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出面解決。首先就要從根源上解決,可以完善立法相關工作。現如今有很多的法案都是經過政府草擬和提出的,其他人員對于法案的提出是少之又少的。因為政府相對比較了解具體的行政管理流程,也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相關法案的提出與制訂,這就相對于其他人員來說占有很大的優勢。[7]在法案草擬的過程中要注意到時代的變化發展,尤其是法律這種十分嚴謹的存在,一定要緊密貼合時代的發展與要求,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與修補。其次要提高立法工作的透明度,積極采納人民群眾的合理意見。比如在制訂草案的過程中可以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或者接受人民群眾旁聽。這些措施可以讓人民群眾有效參與到立法活動中。當人民群眾有了參與感,也就有了當家做主的意識,在這個層面上,人們能夠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重要性,這有助于推動中國的法治實踐。[8]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對中國法治實踐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科學實用,能夠有效指導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不斷豐富和完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包容性。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從而指導中國實施全面的法治治理。
(一)有助于構建法律信仰
馬克思主義關于中國法治實踐的法理學實施有助于建立公民的法律信仰。由于人民群眾對于法治的不了解就會導致他們對于法律缺乏一種信仰,當信仰不復存在時就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在這個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時代,對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法學教育并且讓他們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就能夠幫助人民群眾構建法律信仰,讓法律精神深深融入人民的心中。信仰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只要人民群眾愿意去相信法律,相信其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制約與保障的時候,人民群眾才會深深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理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要性。而要想讓人民群眾做到深入地信任法律,就要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建設。因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統領全局、具有主導地位的,只有馬克思主義法學不斷推進、不斷發展,才能在人民群眾心中構建起法律信仰,從而促進中國法治社會的建設。
(二)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馬克思主義法學可以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由于社會是不斷變化的,是不斷完善的,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和諧的因素,繼而影響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在這個時候如果只是依靠道德層面對人民群眾進行制約的話已經遠遠不夠了,而是需要一種強制性手段來進行制約。中國的國情與其他國家不盡相同,由于社會發展經歷的差異性也就導致中國解決社會問題時也一定要依據本國國情。經過時間和實踐的考驗,馬克思主義法學是最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也是最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
(三)有助于指導中國全面依法治國
馬克思主義法學可以有效指導中國實現全面的法治化建設。將馬克思主義法學同中國的國情緊密結合是一個十分有效的途徑,基于中國目前面臨的困難,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法律的制訂,這個前提是一定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將其融會到中國法治建設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當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法治建設的進程中能夠有效實施時,就能夠更好地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與繁榮發展。只要我們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社會主義法治的大方向就不會偏頗,就能夠很好地實現全面依法治國。
四、結語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表明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重要性和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當代理論價值。因為它不僅具有科學的理論內涵,而且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闡明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實現法治的途徑,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對中國法治實踐的重要意義,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提供最堅實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耀海.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邏輯脈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
[2]公丕祥.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第1卷)[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舒國瀅.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
[4]王翠英.淺談馬克思主義法學發展的動力與路徑[J].經貿實踐,2015.
[5]馬書瑤.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實現路徑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4.
[6]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7]顧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法制建設的開拓者[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8]付子堂.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