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靜
摘要:一夫一妻制是社會文明的體現,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破壞一夫一妻制的行為逐日涌現,重婚案例明顯增多。關于重婚與非重的理論實踐界限卻比較模糊,大多規定原理強、操作性弱,目前重婚問題越來越復雜,本文就重婚的認定嘗試做了相關探索。
關鍵詞:重婚罪 一夫一妻 有配偶 結婚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49-02
一、重婚罪的定義
重婚罪主要針對一夫一妻制而提出,具體來說就是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就構成了重婚罪。看似簡單,然而在處理過程中,對于“有配偶”和“結婚”二者的認定卻很難。“有配偶而重婚,是指自己已結婚,在雙方的婚姻關系沒有依法解除或者在對方沒有死亡的時候,又與他人登記結婚的行為”①,“有配偶”就是已結婚,再說得寬泛點就是登記結婚、事實結婚。通過一些案例的探索,主要有下列若干定義:第一,已法律登記結婚,又與他人合法登記結婚的,即法律重婚;第二,自己沒有配偶,明知他人有配偶還是與他人結婚;第三,前后都沒有法律結婚,但是同時與他人以夫妻關系生活的;第四,與原配以夫妻關系生活,與后者領證登記結婚的;第五,已與配偶法律登記領證結婚,但是與他人沒有法律結婚卻以夫妻關系生活的也構成重婚,也就是事實重婚。盡管法律上已經總結出這幾種可供參考的情況,但是并不是絕對的,在6個月問題上就有爭議,同居6個月究竟是連續6個月還是累計時間達6個月,都還沒有具體說明,所以重婚罪的認定還在繼續發展中。
二、重婚罪認定條件一:有配偶
對于有配偶的具體定義,我國刑法與婚姻法都沒有給出詳細的解答。法律只支持正當的婚姻關系,在一些道德層面上,法律無法深入涉及。例如拐賣已婚婦女,使婦女無意犯上重婚罪的案例,而重婚罪也只是對合法婚姻關系造成侵害的行為給予處罰,可是由于歷史的發展,又逐漸出現了事實婚姻、無效婚姻。法律對婚姻的認同已經不僅僅是承認登記結婚而形成的婚姻關系,有效的事實婚姻也是夫妻關系,也就是認定條件:有配偶。
有配偶對刑法的相關論定作了補充,同樣也維護了法的統一性,因為如果婚姻法對無效婚姻關系的事實婚姻是不具有保護力的,而刑法如果認同無婚姻效力的事實婚姻,與婚姻法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法秩序的統一性可能就會受破壞。不受婚姻法保護的夫妻關系更是得不到刑法保護的,刑法只是在其他法的范圍內對其支持,而不能超過其他法的適用范圍,類似道德層面上對其進行額外的保護,所以不受婚姻法支持的無效婚姻理很大程度上也得不到刑法的保護。“有配偶”不等于“結婚”,但是很多情況下,在特定的環境中,不自覺地將兩者等同了起來,所以表述不嚴謹的類似情況仍然存在。學術界對于“有配偶”的研究大致分布在結婚的形式上,即事實婚姻與法律婚姻。然而當焦點聚集于婚姻形式時,已經背離了刑法的最初本質,也只會使得重婚罪的認定更加模糊。
那么,有配偶可以概括為:結婚登記形成的具有法律效應的夫妻關系和有效婚姻的事實婚姻也被認同,發展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關于第一點,婚姻法對于結婚要求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分別是實質條件和形式條件。實質條件中的積極條件為雙方自愿結婚;消極條件為具有血緣關系或者醫學所認為不能因此而結婚的疾病。形式條件就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結婚登記結婚,合法的登記結婚必須同時滿足實質條件和形式條件,對于違反實質條件的又要分為無效婚姻和可撤回的婚姻。按理說無效婚姻和可撤回的婚姻是無效的,在法院依程序宣告無效或者撤銷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的婚姻關系仍受法律的保護。②無效婚姻必須經過司法程序來進行確認,也就是說在當事人申請而宣告婚姻無效前,其中任何一方若與他人登記結婚都會構成重婚罪。而可撤銷婚姻主要指雙方并非自愿情況下或者有一方缺乏真實的結婚意圖,由他人強迫而結婚的,可在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撤回婚姻的請求,若被限制人身自由無法申請的,可在恢復人身自由當日起一年內申請撤回婚姻。
三、重婚罪認定條件二:結婚
結婚是指婚姻成立,我覺得婚姻成立并不等同于婚姻有效,因為與婚姻成立而相對應的應該是無婚,婚姻有效是雙方形成的結婚行為具有法律意義,而婚姻成立在現實生活中,只要是雙方同居生活被社會所認同,婚姻就是成立的。倘若在刑法中將婚姻有效與婚姻成立相等同,那么重婚罪就會是當已婚一方與第三方構成法律婚姻或者構成有效婚姻才會被認定。如此一來,就會大大縮減重婚罪的認定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大對一夫一妻制的削弱力度。
事實婚姻與法律婚姻區別的關鍵是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結婚條件和程序。對于事實婚姻的認定在法律上同樣很難認定,重點是符合雙方性別的不同、以長期共同生活為目的、共同生活的公開性或者是否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第一,性別差異。我國目前對于同性結婚法律是不認可、不保護的,然而由于社會的發展與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我國同性戀現象已經越來越多,對于已婚者與同性作為戀愛伴侶長期同居的行為我認為也應該被認定為重婚罪。
首先,不能因為我國法律不承認同性戀,或者說對同性還沒有合理的規定,就判定已婚者在結婚后與同性第三者長期共同生活就可以為所欲為,不受法律保護。其次,婚后與同性長期同居帶來的社會影響更大,本質上也是破壞了一夫一妻制原則。和異性長期同居一樣,也很容易對婚姻關系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造成一些悲劇。最后,已婚者的同性交往行為給法定原配和子女帶來的傷害并不亞于正常交往的行為。現實生活中,部分同性戀者認為自己與異性結婚并且生下孩子就完成了長輩們的任務,在此之后就覺得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與原配生活甚至不與自己的親生孩子接觸交流,這樣的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往往性質更加惡劣。
第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永久的共同生活主要建立在對子女的撫養上,因為子女的撫養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使雙方在撫養子女過程中形成一種長期的穩定合作關系,而這種關系的法律表現形式就是婚姻。如果雙方只是暫時同居或者約定在某個時間進行解散的,都不構成重婚罪。
第三,同居生活的公開性。公開的同居生活而形成的婚姻關系才是合法的,沒有公開的同居生活則不能視為合法婚姻。
四、重婚罪與非罪
(一)重婚行為
重婚行為是指存在重婚的事實,但是不以重婚罪來處理。行為與罪的界定,大概就是道德與法律的解釋,主要偏向于重婚的原因,偏向于行為主體。也就是對于重婚行為的發生,行為主體本身是被迫的,盲目按照重婚罪來判斷的話對于受害者是不公平的。例如近年來婦女被拐賣到山區結婚的事實是符合重婚罪的認定的,從行為人主觀意愿來看,是不愿意結婚的,行為人是被迫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多方面考慮重婚罪與重婚行為的認定。
(二)非法同居
我國民政部門于1994年2月1日頒布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4年4月下發的《關于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明確指出:“自1994年2月1日起,沒有配偶的男女,未經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對于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應按非法同居關系處理。”③不實婚姻的出現導致非法同居的存在,主要指沒有在民政局合法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婚姻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如遇起訴情況,都以非法同居處理。
(三)通奸與姘奸
通奸指一方或雙方已有配偶的男女沒有婚姻關系而發生性行為。與重婚的區別主要在于是否以夫妻相待,這里的以夫妻相待,又分為兩種情況,首先就是是否登記結婚,其次就是親人、鄰居、朋友對兩人關系的看法。
姘奸是指男女雙方未經結婚而臨時在一起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現象。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1月27日在《關于如何認定重婚行為問題的批復》中指出:“如兩人雖然同居,但明顯只是臨時姘居關系,彼此以‘姘頭相對待,隨時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約定時期屆滿后即結束姘居關系的,則只能認為是單純非法同居,不能認為是重婚。”④
五、結語
關于重婚罪的認定在法律實踐中一直比較棘手,甚至有學者認為婚姻行為是個人私事,只要雙方存在事實關系就可以認定。但是重疊婚姻損害了一夫一妻制的權威,損害了當事人的權益并且也給社會造成了一定危害。一旦上升到危害群體利益、社會安危就不是個人私事那么簡單了。
對于重婚罪的認定,我覺得必須滿足以上兩種情況:“有配偶”與“結婚”,且對于特殊情況下的重婚罪判定仍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單方面善意結婚、有效的婚姻關系、無效的婚姻關系、可撤回的婚姻關系等都是在眾多案例發生中所產生的。所以,對于重婚罪的認定研究要不斷更新。
注釋:
①周道鸞,張軍.刑法罪名精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420.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3條規定:“婚姻法第十二條所規定的自始無效,是指無效或者可撤銷婚姻在依法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時,才確定該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護”。
③見1994年4月下發的《關于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
④見1958年1月27日《關于如何認定重婚行為問題的批復》。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