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要: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高校學生黨建的重要關口。針對目前高校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創新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是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本文就“一對一”即高年級黨支部對低年級小班入黨啟蒙教育新模式進行研究,嘗試對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進行創新探索。
關鍵詞:入黨啟蒙教育 高年級黨支部 低年級小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132-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曾強調,教育強則中國強,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大學生是國家的重要人才資源,因此發展大學生黨員是一項戰略任務。只有重視大學生群體,積極培育優秀學生黨員、選拔精英,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和國家服務,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是高校黨建工作的起點,按照黨章要求,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態及成長規律,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端正入黨動機,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是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的意義所在。同時,大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國內外背景下,他們能否找準政治方向,必將成為影響其人生理想的重要選擇。[1]
一、高校學生入黨啟蒙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部分學生入黨動機呈多樣化趨勢,存在功利化思想。即入黨不是為了追求共產主義理想信仰,而是為個人發展謀福利,謀求更好的就業機會。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將無法保證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因此,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是入黨啟蒙教育的前置條件。只有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嚴格把好入口關,才能培養出理想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
(2)缺乏針對性的教育形式。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均采取集中入學教育,通過專題講座、觀看愛國教育影片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初步啟蒙;日常教育中,通過班團建設融入入黨啟蒙教育的教育形式;對積極分子的培養,以集中積極分子上黨課、聽講座等教育形式開展,入黨啟蒙教育整個環節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缺乏針對性,對于學生的接受程度、課程效果沒有后期跟蹤反饋,缺少對教育效果的檢驗。
(3)缺乏健全的教育模式。部分高校在入黨啟蒙教育環節中,常滯留在理論學習和知識背誦層面,多以理論培訓、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黨支部、團支部所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也多以黨的知識競賽、學習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及領導講話等方式開展,在黨員發展過程中也側重于考查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缺乏對學生的思想層面及實踐方面的考量,導致學生缺乏對當前國內外形勢、政策的了解與分析。系統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至關重要,但仍需對學生的入黨啟蒙進行實踐層面的設計與引導。[2]
二、高年級黨支部對低年級小班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方法創新
所謂高年級黨支部對低年級小班入黨啟蒙教育,即開展高年級黨支部與本科一年級小班“一對一”對接,高年級優秀黨員與本科一年級“一對一”幫扶工作,簡稱“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此種模式將增強入黨啟蒙教育針對性、實效性。
(1)單項灌輸與雙向互動相結合。將以往的教育模式與“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相結合,通過集中入學教育進行前期思想啟蒙,隨后讓高年級黨支部與低年級小班進行對接,通過雙向互動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日常教育,貼近對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認識,不斷滲透性地提升學生的黨性修養,堅信共產主義信仰。單項灌輸與雙向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入黨啟蒙教育的作用,提高入黨啟蒙教育的實效性。[3]
(2)先進性教育與成才教育相結合。“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將采取先進性教育與成才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先進性教育是學生黨員與普通學生區別的關鍵點,黨員的先進性是保持黨員凝聚力的主要因素。學生黨員既是黨員,又是普通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成才之路,通過學校的教育,他們最終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因此,采取“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特點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及自身成長的幫扶,加強兩種教育共同推進學生黨員的進步,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3)思想教育與日常管理相結合。“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是學生思想教育與日常管理的結合,高年級黨支部在與低年級學生溝通過程中,在不斷深入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對小班學生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將思想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中,以日常管理輔以思想教育,使思想教育與日常管理有效結合,才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成長。
三、“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平臺建設探索
“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平臺建設將從隊伍平臺、示范平臺、立體化平臺建設三個方面開展。
(1)“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隊伍平臺建設。
一是“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選拔平臺建設。學期初開展高年級黨支部對低年級小班“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主題活動申報,針對大一年級專業情況,采取黨支部自薦/基層黨委推優的形式進行篩選,選拔一些思想積極上進、日常表現突出的高年級黨支部,與低年級進行“一對一”對接,為期一年。
二是“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培訓平臺建設。基層黨委從學生管理制度、黨團建設、班級管理、專業認證、學風建設、安全管理、心理健康、突發事件等多方面對高年級黨支部成員開展全方位培訓,培養出一批能力強、作風硬、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高年級黨員隊伍。與此同時,制訂工作要求,建立合理化、有針對性的“一對一”工作章程制度,各支部按照指導進行工作,確保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三是“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考核平臺建設。高年級黨支部的工作由所在學院基層黨委和輔導員負責管理考核和評定,基于低年級小班入黨啟蒙教育的實效同組織考評相結合,定性考評和定量考評相結合,其支部考核結果與支部評獎評優掛鉤,對工作努力、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獎勵,對未達到工作要求的予以指正。通過科學的考評激勵機制,將調動各支部積極投入到入黨啟蒙教育的工作中。
(2)“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示范平臺建設。學生的認識發展、思想轉變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單純的講座、視頻等資料的集中教育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黨員的真正含義,只有通過單項灌輸與雙向互動相結合,分步驟分層次才能達到效果。一是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示范引領。設計支部小班行、寢室談心會、思想交流會、“一對一”結對子等豐富靈活的教育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滲透到低年級學生生活中。二是圍繞低年級學生的成長發展搭建交流平臺。針對學生思想實際,結合新生切實關心的問題,緊密結合學校學生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定位,通過優秀高年級黨員在求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真實生動事例,用“身邊的事,講深奧的理”,強化學生前進意識,在耳濡目染和自身實踐中,促進行為的改進,從而產生堅定的理智認同。
(3)“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立體化平臺建設。將開展“一對一”入黨啟蒙教育模式工作中,黨支部反映出的低年級學生思想新動態、新問題和新矛盾,及時反饋給基層黨委及輔導員。一是在日常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由高中到大學所產生的思想波動,學生在學習黨的理論知識過程中存在的疑慮等;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學習困難、情感問題、心理問題、家庭經濟困難問題、少數民族學生問題等,基層黨委與輔導員召開專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將針對具體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不斷調整高年級黨支部與低年級學生的交流方式,幫助輔導員老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特點,便于其改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何美子.大學生入黨啟蒙教育的全程化體系和立體模式構建[J].長春教育學報2015(31):64-66.
[2]立春,杜林彬.論大學新生入黨啟蒙教育模式的創新[J].湘潮,2015(6):32-33.
[3]于國妮.高校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的設計與反思——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3(6):36-38.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