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葉
【摘要】 目的: 探討安全管理在分娩護理中的作用和價值。 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婦產科婦女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其中,對照組孕婦定期進行產房常規管理,觀察組孕婦在產房接受安全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母親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的身體素質評分,分別比較二組的住院時間和住院期間的并發癥。 結果: 觀察組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產程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評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高,觀察組住院期間不安全護理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結論: 護理安全管理是確保產房母嬰安全和護理質量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母親提高安全意識,減少錯誤發生,在臨床醫學上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 產房護理;安全管理;產婦分娩
【中圖分類號】R19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16-01
產科是醫院內的高風險部門,其醫務人員負責確保母親和兒童的健康和安全。產婦分娩過程具有快速變化和高需求的特點,隨著母親對自身健康和法律意識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沖突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國家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開始關注產房的安全管理工作。護理安全管理是醫療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科護理安全管理確保母嬰健康安全,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療沖突,可以有效提高孕婦及其家屬的滿意度。自2018年以來,醫院通過在母親分娩過程中對產房管理進行安全管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至2018年隨機選取200名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產科孕婦,并使用隨機數字表方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患者。本研究中包括全部孕婦需要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情緒,產道和胎兒是正常的,并參與研究之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1]。護理人員需要排除了妊娠并發癥,陰道分娩禁忌癥和精神疾病患者。兩組之間的一般數據沒有顯著差異,具有研究的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日常護理管理,如醫療、日常設備和出生時的環境管理。而觀察組則是要接受產房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是醫院內部建立護士等的護理安全管理團隊,明確各責任。主護士是團隊的領導者,主要負責發現產房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各種措施,并且監督其實施,并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危險行為。其次是要在醫院內部建立產房安全管理體系[2]。根據相關醫療法律法規,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護理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定期向護理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明確護理人員和助產士的職責,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衛意識。在護理人員的工作中,需要美味工作人員遵循“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原則,同時還要具備自我防范意識。患者和醫務人員也受法律保護,提高自衛意識是保護自身權利,減少醫療沖突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定期舉辦合法的講座和研討會,可以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知識。最后,建立護士與患者之間的良好關系也是極為重要的。護士與患者之間的良好關系對于增加護士與患者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減少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沖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與孕婦及其家人的溝通,增強溝通技巧。
在對待女性時,需要醫務工作者是真誠和耐心的,排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煩躁和其他負面情緒,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能力。護理人員必須熟悉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掌握產房中各種設備和儀器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加強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知識和培訓,借此來提高產房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產房環境管理,加強空氣和地面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問題。在進行出生記錄的時候,需要盡量減少錯誤,建立風險通知系統,告知患者的護理過程以及住院期間可能的風險事件,減少醫療沖突的可能性[3]。分娩后,護理人員進入病房后繼續為母親提供健康教育,指導母乳喂養技巧,幫助他們掌握新生兒護理方法。同時,醫院內部還需要定期對護理室的服務提供質量評估。
2 結果
比較兩組產婦分娩各項指標: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住院時間,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兒的評分,可以發現觀察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上述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包括環境因素、設備因素,孕婦出現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狀況[4]。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幾率遠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首先,護士如果不嚴格執行無菌外科手術,不嚴格執行檢查制度,不重視產婦護理,會造成很多風險。自從檢查胎盤并導致出血過多以來,不可能準確地測量陰道出血。并容易忽視嬰兒出生后的出血,這些甚至會危及產婦安全。此外,一些護士不熟悉救援工具和藥物,會延遲救援時間。催產素的臨床應用不規范,會導致人為造成毛孔增大;其次,在管理因素方面,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律,護理性能控制差,潛在風險事件安全無法及時發現,這增加了護理的風險。同時,影響產房管理質量的因素還涉及到,一些護士缺乏法律知識和法律義務,會導致某些安全管理的風險[5]。第三,溝通因素和環境因素也是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有些護士沒有履行告知義務,無法充分評估可能存在的問題,再加上醫院內部不重視定期修理空調系統,導致產房空氣不合格,不利于產婦產后身體的恢復和嬰兒的健康。
總之,護理安全管理是確保產婦安全和產房護理質量的有效措施,可以幫助護理和產科人員提高安全意識,從而減少錯誤的發生,在我國臨床醫學上具有顯著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娜.日本醫院護理安全管理現狀及啟示[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8,21(4):82-84.
[2] 尤艷.產科病房的護理安全管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8,13(35):268-269.
[3] 孫冬梅.產房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的探討[J].吉林醫學,2018,34(33):7052-7052.
[4] 葉永芬,胡秀,黃明秀.影響產房護理安全的因素與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0(6):751-752.
[5] 林小蓮,張桂鳳,林顯姮.護理風險管理在產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1(12):11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