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曉青
2019中國商務男裝圓桌論壇探尋發展新路徑。
“新制造—是指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性制造,同時還要有工匠精神;新鏈接—一是產業鏈上下游的有效協同,二是政、產、學、研、用的全面鏈接,三是跨界資源的融會貫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如是說。
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9春季調研走進溫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馮德虎,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等領導一行走訪了夏夢、風笛、報喜鳥、東蒙、喬頓等溫州本土服裝企業。
在3月15日舉行的“新制造·鏈未來——2019中國商務男裝圓桌論壇”上,深入探討了中國男裝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本次論壇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商務男裝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喬頓服飾有限公司承辦,聯想集團、溫州服裝商會協辦。
“近年來,溫州服裝發展較為平穩,2018年,規上企業192家,其中森馬、報喜鳥等大型服裝企業的產值占比很大。”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東蒙集團董事長池慧杰說,溫州正裝企業發展提升,休閑商務裝發展有所下滑,溫州的男士正裝與定制男裝優勢集聚,溫州服裝業可以通過定制產業打開思路、以時尚定制為抓手,迎來全新增長。
中國商務男裝研究中心執行院長、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應琴表示,中產階層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中產階級將達到4.7億元。同時,經過20年高速增長,中國商務男裝遇到了瓶頸,需要改變消費結構,用更加柔性的生產方式進行轉型升級。喬頓具有23年的商務男裝生產經驗,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柔性化生產,生產效率提升40%以上,成本也有所降低。“消失的不是制造業,而是落后的制造業。”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馮德虎表示,首先,服裝企業對“90后”了解了多少,大數據時代我們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煉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其次,溫州服裝業需要加強中小企業的柔性生產、精益制造方面的專業培訓。
“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首先要判斷什么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什么是我們不能夠改變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我們改變不了的是互聯網時代下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趨勢,改變不了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愛美的心,我們能夠改變的是社會對行業的認知、政府政策的導向,以及企業自身。
孫瑞哲表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是目前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但還存在行業貢獻和社會認知之間的落差,制造能力和消費需求匹配方面的落差。企業未來要順勢而為,牢牢把握住行業科技、綠色、時尚的全新定位,通過科技賦能,柔性制造,肩負時尚復興的使命,建立服裝行業的文化自信,同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溫州服裝行業近年來在做精做專、高質量發展方面下大力氣,以智能制造、正裝定制等為抓手,努力打造著區域品牌影響力,溫州本土企業也紛紛響應,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經驗群策群力。
“文迪是以ODM為主的商務休閑男裝企業,對男士正裝的發展也有所了解。”溫州文迪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峻表示,通過今年客戶反饋信息比較保守,我們能深刻感受到,找到未來制造的方向是改變現狀的必由之路。作為制造企業,創新意識、團隊管理、數字化引入、對消費趨勢預判是謀求未來發展的四大要素,這四要素想要打通需要非常大的人力和資本投入,需要企業自行判斷,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迎來一次重大轉變,溫州服裝企業需要更多交流。

“莊吉26年來以西服生產制造為主,近三年來在智能制造方面進行探索,目前能夠通過信息化推進整個生產鏈的運轉,定制產品7天完成。”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邦東說,發展智能制造存在需要復合型人才等問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較難實現,為了解決傳統行業的整體轉型,呼吁行業協會能夠牽頭,整合數據公司、大型制造企業資源,打造云平臺,解決傳統服裝制造業的整體升級。同時,目前校服和商務男裝市場相較于國外還需要培育,穿著文化也需要引導。
夏蒙服飾董事長陳孝祥則圍繞品牌、生產制造、工裝團購、高定四個方面展開,老品牌模式已經很難走通,因為庫存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如何打造新時代的品牌,企業一直在思考,最終推出了包括成衣、半定制、全定制三種選擇的品牌,以最大化減少庫存。
“科技、時尚、綠色”作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新定位,闡明了上下游供應鏈需協同緊密發展的必要性。不僅如此,產業還需跨界互通,才能真正適應新消費形勢。
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亮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經驗,提出兩點建議。目前企業整體面臨招工難,“90后”加入這一行業的越來越少,未來必須要通過智能制造、“機器換人”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中國職業裝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是南山發展的重點,但目前存在著上游羊毛原料不斷上漲,下游終端低價競爭的問題,也希望協會和相關部門能夠出臺相關政策加以規范和引導。
力克系統副總裁徐一振表示,近年來力克推廣的定制技術為國內制造商帶來了極大的質量效益提升,在原材料及人力成本做到最大節約,云計算的訂單處理能夠在同一面料上進行不同款式的裁剪,至少節省2%的面料。
聯想創投集團大數據副總經理徐俊表示,當下,不論是電子產業還是服裝產業其目標都是實現柔性生產,而柔性生產的目的就是個性化定制,這其中最大的困難是顧客數據收集,同時對于需求的預測也至關重要。
“傳統品牌最大的優勢是以前積累的客戶群,以往對這一群體的不太重視,現在應該抓住存量,進行深層次用戶精準畫像。”盛景網聯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勇則表示,根據調研數據,目前2.12億的三、四、五線小鎮青年是服裝消費的主力,這一群體中的45%并不重視品牌和潮流,他們更青睞于買手組合店。因此,對于傳統品牌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原有客戶群體,以用戶為中心,追求情感上的共鳴。
也正因為此,自2015年起,喬頓男裝每年從消費者中推選10位“喬頓先生”,這些來自各地的業界精英,用他們各自的方式演繹對商務男士著裝文化的理解。“合心、合體、合場”,這是喬頓致力于形成價值觀層面的品牌塑造。陳勇說,歸根到底,就是要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一手追情感化,一手追效率化,
當晚,在喬頓先生頒獎禮現場,10位喬頓先生從浙江、江蘇、大連、山東四大賽區的上千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歷經專家評委權威評審及終極全名票選,最終成為2018年度喬頓先生。他們身穿喬頓量身定制的青瓷系列西服,以精彩的走秀表演,形象詮釋商務男士著裝文化的內涵。
與此同時,2018年度中國企業家最佳著裝榜榜單出爐。阿米巴資本創始合伙人、被譽為“中國投資界王力宏”的趙鴻榮登榜首,成為去年中國男性企業家中最會穿搭的一位。除趙鴻外,還有陳琪、阮立平、李天天、龔宇、谷澍、何劍鋒、程杭、秦力洪、張勇9名男性企業家成功入選。
為了給廣大的商務男士提供最具價值的著裝參考,助力企業家的文化自信。中國商務男裝研究中心還于現場首度發布了《中國商務男士場合著裝白皮書》,通過掌握的大數據及對商務男士著裝進行多年跟蹤分析,形成的一份系統性權威報告,讓中國企業家穿著能夠“合心、合體、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