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丙寅
(江蘇省南京市夫子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210001)
丹毒是一種皮膚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發紅,顏色如涂丹。該疾病是皮膚和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多發于下肢和面部[1],病菌毒素進入人體后,造成全身中毒癥狀及局部紅腫,造成下肢丹毒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皮膚表面創傷和足癬。臨床治療下肢丹毒的核心原則是抗菌消炎,但療程較長,復發率較高[2]。筆者應用金黃散外敷聯合威伐光治療下肢丹毒患者,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市夫子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外科接受治療的74例下肢丹毒患者,根據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4~71歲,平均(45.8±9.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25~69歲,平均(45.6±9.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治療。給予青霉素注射液(天津藥業焦作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609,0.48 g/支),將800 U青霉素加入250 mL 0.9%氧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每日1次。持續治療2周。
2.2 觀察組 采用金黃散外敷聯合威伐光治療。①金黃散藥物組成:天花粉10 g,姜黃、陳皮、黃柏、白芷、大黃各5 g,天南星、甘草片、厚樸、蒼術各2 g。將上藥碾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后貼敷在患處,用保鮮膜封包,每日1次,每次貼敷6 h。②威伐光治療:使用KDH-150型號紅光治療儀(北京科電微公司)照射患處,距離皮膚6 c m,每日1次,每次0.5 h。治療均持續2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并發癥發生情況。常見的并發癥有下肢腫痛、發熱、腳癬、糖尿病等。②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腫痛和皮損區域全部恢復;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腫痛和皮損區域有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腫痛和皮損區域無變化,甚至出現病情惡化[3]。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下肢丹毒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丹毒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在下肢丹毒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要充分休息,不能過度勞累,而且為避免其他風險發生,最好進行隔離措施[5]。對于下肢丹毒患者,要適當抬高患肢,確保血液循環正常。再者,藥物治療時考慮到炎癥因素,所以青霉素是首選治療藥物,口服和靜脈滴注均對下肢丹毒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如果患者有青霉素過敏現象,可服用紅霉素或磺胺類藥物。雖然西藥較為常用,但在下肢丹毒的治療中,不僅整體治療效果較差,而且易造成下肢丹毒反復發生,形成復發性丹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金黃散外用于癰癤腫痛、暑濕流注、跌撲扭挫傷、急性淋巴結炎、乳腺炎等疾病,可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減輕炎癥帶來的影響,使患肢血液循環恢復正常。威伐光是從德國引進的一種新型光照治療,通過光照引發光熱效果,對病灶區進行物理治療,使病灶區病菌死亡,而且光照治療穿透性較強,會直達病灶深處,根治下肢丹毒,減少下肢丹毒的復發。兩種方法聯合使用,標本兼治,使患者擺脫下肢丹毒的困擾。
在中醫理論中,下肢丹毒是因外染毒邪,血熱內蘊,當患者出現體表破損時,毒邪外侵,內走營血而成[6]。在西醫理論中,下肢丹毒是由于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或黏膜損傷處侵入皮膚所引發的一種急性炎癥,會造成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紊亂,而且兩個系統間相互獨立,常規靜脈輸液很難達到病灶深處,從而使療程相對較長,且存在復發現象[6]。金黃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其中天花粉清熱瀉火,消腫排膿;姜黃破血行氣,止痛消炎;黃柏清熱除濕,解毒療瘡;白芷祛風止痛,消腫祛風;大黃涼血解毒,泄熱通腑。通過外敷的方式,可以使中藥快速滲透皮膚進入病灶區。威伐光主要是利用光源照射引發光化學反應,使病灶區蛋白質固化,增強患者免疫力,調節患者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金黃散是中藥制劑,無毒副作用,通過外敷方式能進一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威伐光是物理療法,毒副作用較低,可安全使用。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靜脈輸液很難使治療藥物到達深層病灶區,在使用金黃散外敷聯合威伐光治療后,能夠快速起效,控制炎癥發展。
綜上所述,金黃散外敷聯合威伐光治療下肢丹毒整體療效較好,并發癥較少,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