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偉偉,郭明玲,閆?;?/p>
(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 太原030012)
腦卒中又稱為腦血管意外,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工作壓力的增大,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腦卒中在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繼腫瘤及心臟疾病的第三大死因,同時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發生認知功能、肢體功能障礙等相關并發癥的主要病因,給人們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2]。腦卒中患者在經過積極治療后仍有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且部分患者為重度殘疾,每年需要花費高額醫療費用,給患者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相關研究顯示,早期康復干預是恢復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主要手段[3-4]。本研究主要對穴位貼敷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人民醫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6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研究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42~73歲,平均(59.82±3.78)歲;發病時間14~65 d,平均(34.32±3.18)d。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4~73歲,平均(60.19±4.07)歲;發病時間16~66 d,平均(35.87±3.63)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5];腦卒中穩定期患者;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病情急劇惡化者;伴有聽力、智力障礙者;伴有惡性腫瘤者;伴有惡性高血壓者。
2.1 對照組 在神經內科綜合治療基礎上給予中醫康復護理。①中醫安神靜志法:指導患者采取靜坐配合呼吸的方法減輕壓力,吸氣時將雙手握緊,呼氣時將雙手放松。②艾灸護理:患者在接受艾灸護理干預前,全面檢查神經系統,判斷患側肢體的活動程度及癱瘓程度。艾灸前患者選取舒適的體位,將艾灸條懸掛于施灸的關元、百會、中極、腎俞、膀胱俞及三陰交等穴位上,艾灸條與皮膚的距離為16~34 mm,艾灸至每個穴位感覺有灼熱感最佳,每日1次,連續1個月。③穴位按摩護理: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對相關穴位進行按摩護理,在上午9點及下午3點各按摩1次,按摩力度要柔和,在患者承受范圍內,每次20 min,每日1次,連續1個月。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穴位貼敷。貼敷方藥組成:丹參、當歸、白芍、木瓜、桃仁、雞血藤、川芎各20 g,桂枝、生黃芪各15 g,牛膝、紅花、川草烏、伸筋草各10 g。將上述中藥制成厚度為0.5 c m,面積為1 c m2的軟膏。穴位取合谷、肩井、足三里、懸鐘、陽陵泉、曲池,將皮膚清潔干凈后,將中藥敷貼在穴位上,每日1次,連續1個月。
3.1 觀察指標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3.2 療效評定標準 肢體功能采用四肢感覺功能測評(Fugl-Meyer評分)評價,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肢體運動功能越好。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 HSS)評價,分值在0~35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功能損傷越嚴重。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包括認知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5個維度,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形式統計,總分為100分,大于90分為非常滿意,60~90分為滿意,小于60分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經χ2檢驗處理,以[例(%)]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各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研究組各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肢體功能、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明顯較干預前升高(P<0.05),NI HSS評分明顯較干預前降低(P<0.05),且研究組患者的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NI 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腦卒中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1 兩組腦卒中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認知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t值 P值 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t值 P值研究組 48 63.02±13.12 79.60±14.67△▲ 8.934 0.018 53.23±7.66 84.15±16.54△▲ 13.198 0.000對照組 48 64.19±13.57 71.12±14.07△ 5.328 0.036 56.89±8.12 69.18±10.12△ 10.437 0.004 t值 10.32912.156 P值 0.0080.000

(續表)

表2 兩組腦卒中患者干預前后肢體功能、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分,x±s)
(3)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8.975,P=0.035<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卒中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腦卒中屬于中醫“中風”范疇,主要與瘀血凝滯、氣血失調有關。腦卒中患者容易出現失語、偏癱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后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并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6]。目前,臨床上對腦卒中患者多采取西醫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肢體功能訓練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7-9]。近年來,中醫護理被廣泛應用于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治療中。中醫認為,腦卒中患者久病氣血虛弱、筋養缺失、久病臥床,導致脈絡閉塞,氣血瘀滯,治療的關鍵在于扶正祛邪、舒經活絡。穴位貼敷主要是對穴位加以中藥刺激,使中藥有效成分通過經絡傳達到病處,從而獲得治療效果。本研究采用的貼敷方藥具有溫陽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力量,進而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但該方法單獨應用仍不能使所有患者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在穴位貼敷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實施中醫安神靜志法護理、艾灸護理、穴位按摩護理,其中安神靜志法護理的目的在于穩定患者的情緒,降低因負面情緒帶給腦卒中患者的壓力,調理患者氣機,減輕異常情志對五臟六腑的損傷。艾灸護理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利關節、行利氣的作用,能夠改善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解除腦血管痙攣,改善腦組織血供。穴位按摩護理可通過對穴位的刺激,達到運行氣血、溝通內外、營養周身、聯系肢體、抵御外邪的作用,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使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得到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及神經功能評分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說明穴位貼敷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說明穴位貼敷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是因為患者肢體功能及神經功能得到較好的改善,生活質量也隨之升高。此外,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說明穴位貼敷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中醫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