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龍,陳文苑
(1.河南省兒童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 me,CFS)是人體存在的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狀態,以長期體力和腦力疲勞為特征,伴有頭痛、低熱、乏力、肌肉關節疼痛、健忘、失眠及多種精神癥狀,體檢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發現[1]。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本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2]。該病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西醫認為是由于腦力、體力過度勞累、精神壓力、不良生活習慣及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人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等功能調節失常所致的綜合征。筆者采用脊柱調理法配合茶療治療肝郁氣滯型慢性疲勞綜合征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科就診的140例肝郁氣滯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疲勞主癥積分、疲勞兼癥積分、疲勞證候積分、肝郁癥狀積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肝郁氣滯型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續表)
1.2 西醫診斷標準 ①持續或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的嚴重疲勞,病史超過6個月,且患者的職業能力、接受教育能力、個人生活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較患病前明顯下降,休息后不能緩解。②同時具備以下4項及以上內容:咽痛;反復頭痛;頸部僵直或腋窩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勞累后肌痛;多發性關節痛;睡眠質量不佳,醒后疲勞;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3]。
1.3 中醫診斷標準 肝郁氣滯型:情志抑郁;胸脅、少腹脹滿疼痛,走竄不定;咽部異物感;頸部癭瘤、瘰疬;脅下腫塊;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舌苔薄白,脈弦[4]。出現以上癥狀中任意2項。
2.1 對照組 給予膏熨法聯合茶療。①膏熨操作方法:取香附30 g,乳香20 g,沒藥20 g,陳皮30 g,枳殼20 g,桂枝15 g,烏藥25 g,川芎15 g。根據患者背部面積制作大小、厚度合適(1~2 c m)的膏貼。將膏貼放置在操作臺上降溫,使溫度接近于皮膚溫度;暴露患者背部,把膏藥迅速貼于患者背部、督脈及膀胱經;待溫度再次下降至皮膚溫度時慢慢取下,迅速擦去體表的液態物質。②茶療:取陳皮20 g,薄荷15 g,酸棗仁20 g,柴胡20 g。將藥物打粉制成茶包,將茶包放入水壺中,加入1 000 mL水,煮沸后加入適量冰糖,徹底融化即可。每包最多煮或開水沖3次,每日1包。膏熨治療每周2次(兩次治療間隔≥1 d),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2.2 觀察組 給予脊柱調理法聯合茶療。①脊柱調理操作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站于一側,雙手蘸取適量通經藥油在整個背部展油。自上而下用拇指推法疏通背部督脈、夾脊穴及膀胱經3~5遍,使肌肉痙攣明顯減輕為度。拇指點法點頸肩部穴位大椎、肩井、風池、風府,每穴1 min,然后拿揉法施術于頸肩部肌肉5~10 min,使肌肉放松。掌推法、按揉法施術于背部膀胱經5~10 min。自下而上直接摩擦腰骶段督脈2 min,頻率200次/分鐘;橫擦腰骶部2 min,頻率200次/分鐘,均以透熱為度。全掌推整個背部3~5遍,使患者放松后結束手法。②茶療:方法同對照組。脊柱調理法治療每周2次(兩次治療間隔≥1 d),4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當天、治療后1個月的疲勞主癥積分、疲勞兼癥積分、疲勞證候積分、肝郁癥狀積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各項積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治療后當天、治療后1個月的各項積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在治療后當天,兩組組間在疲勞主癥積分、肝郁癥狀積分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疲勞兼癥積分和疲勞證候積分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1個月,觀察組各項積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當天與治療后1個月各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當天與治療后1個月各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P<0.01
組別 例數 時間 疲勞主癥積分 疲勞兼癥積分 疲勞證候積分 肝郁癥狀積分觀察組 70 治療前 4.37±0.18 8.85±0.22△▲對照組 70 治療前 4.35±0.17 16.70±0.19 21.07±0.28 7.58±0.23△△治療后1個月17.57±0.21治療后當天1.28±0.16△△6.42±0.29△△▲7.71±0.31△△▲1.68±0.16△▲6.72±0.27△△▲▲8.41±0.29△△▲▲7.17±0.18△治療后1個月17.67±0.21治療后當天16.35±0.19 21.12±0.27 1.14±0.16△8.55±0.18△10.70±0.26△2.68±0.14△9.48±0.19△12.17±0.25△10.11±0.16△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工作環境的改變,臨床上以慢性疲勞綜合征為主訴的患者日益增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睡眠質量和身心健康[6]?,F代醫學認為該病多與精神心理因素、免疫異常、病毒感染、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紊亂、社會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有關[7],治療多以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運動療法為主。
中醫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屬于“虛勞”“郁證”“百合病”等范疇,病因包括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因素、過勞、飲食不節等,從而導致氣血不足,臟腑受損。膏熨法是我院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常用的方法,已得到確切療效,然而該方法在操作過程中較為繁瑣,且患者在進行治療時需要長時間俯臥,極為不適。又因該方法需多次來院治療,使部分患者無法堅持治療,故筆者運用脊柱調理法配合茶療治療肝郁氣滯型慢性疲勞綜合征,不僅能使患者在舒適的狀態下進行治療,而且療效較為穩定。
脊柱調理法為中醫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操作手法主要是沿人體背部督脈、夾脊穴及膀胱經推運,配合“點、按、揉、推”等多種手法,激發督脈和膀胱經的氣化、防御作用,達到激發陽氣、疏松腠理、暢通氣血、調和陰陽、調整臟腑的作用[8]。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氣;夾脊穴蓄積十二經脈氣血精髓,有調節全身臟腑器官的功能,與督脈一起治療多條經脈病證及各種虛證[9]。足太陽膀胱經為“諸陽之屬”,主一身之表,能夠輔助陽氣以調整慢性虛弱性證候的疾病?,F代醫學研究表明,內臟疾病常在體表有相應反應區及相應穴位,多種推拿手法的結合給予體表各種良性刺激,可改善肌肉局部組織代謝,緩解肌肉痙攣,還能作用于軀體感覺神經末梢及交感神經末梢,通過軸突與節段反射作用于脊髓對應節段的神經中樞,促使相應神經體液的調節機制,達到調節內部臟腑的功能表明[10]。
茶與藥配合使用,有助于發揮和加強藥物的療效,有利于藥物溶解、吸收,是養生保健與防病治病的療法[11]。我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人類生態學思想,這一思想在茶道中體現得尤為突出。中醫理論認為茶是“萬病之藥”,該觀點首見于唐·陳藏器的《本草拾遺》。20世紀80年代初,林乾良首次提出了“茶療”[12],故筆者取陳皮、薄荷、酸棗仁、柴胡等中藥作為茶療配方,在脊柱調理手法的基礎上應用,起到理氣、安神、解郁的作用。兩種方法結合應用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效果突出,且該治療方法無毒副作用,重復性良好,易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