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
(河南省滎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450100)
腦卒中為臨床多發腦血管疾病,隨著早期診療措施的不斷進步,疾病的治療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改善,病死率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遺留諸多后遺癥,如癱瘓、言語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康復期間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1]。西醫主要采取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難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肢體運動功能等。腦心通膠囊和補陽還五湯是臨床治療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本研究探討了腦心通膠囊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滎陽市中醫院老年病科腦卒中后遺癥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51~79歲,平均(64.12±11.04)歲;后遺癥類型:肢體癱瘓19例,言語謇澀15例,口眼斜9例。研究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9~81歲,平均(63.87±10.96)歲;后遺癥類型:肢體癱瘓21例,言語謇澀14例,口眼斜8例。兩組年齡、性別、后遺癥類型等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風診斷標準[2];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發病前合并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者;合并肺氣腫、心絞痛、心肌梗死及其他可限制活動的疾病者;既往有神經系統病變史者。
兩組均進行功能康復訓練指導:①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患者康復訓練,以此增加其疾病康復信心,采取活動形式主要包括體操、廣場舞、散步等,根據患者身體功能狀態確定活動量及時間,針對存在言語功能障礙患者,通過對話、詞組及發音等練習促使其言語功能恢復,每次30 min,每日1次;②認知功能康復干預,向患者詳細講解腦卒中的基本知識、康復訓練重要性及意義、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正確認知程度,并指導其反復用腦訓練,同時可組織患者進行社會活動,以無競爭性、強度較小等活動為主,每次30 min,每周1~3次。在此基礎上采取不同用藥方案。
2.1 對照組 采取腦心通膠囊(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001),每次1.2 g口服,每日3次。治療2個月。
2.2 研究組 采取腦心通膠囊聯合補陽還五湯口服。腦心通膠囊用量、用法同對照組。補陽還五湯藥物組方:法半夏10 g,石菖蒲10 g,地龍10 g,當歸尾10 g,赤芍10 g,紅花6 g,桃仁6 g,川芎10 g,生黃芪30 g。水煎煮,煎取400 mL,早晚分2次服用。治療2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療程結束后統計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評分。顯效:BI評分增高≥80%,肢體癱瘓、言語謇澀、口眼斜顯著緩解;有效:BI評分增高≥70%且<80%,肢體癱瘓、言語謇澀、口眼斜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別依據NI HSS及BI量表評估,NI HSS評分越低、BI評分越高表明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57,P=0.047<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NI HSS及B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 HSS及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 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BI評分較治療前增高,且研究組NI 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NI HSS B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 究 組 43 20.07±2.01 6.46±0.94△▲ 45.12±9.03 75.32±8.20△▲對 照 組 43 20.23±1.94 8.67±1.11△ 44.93±8.98 65.51±9.81△t值 0.376 9.963 0.098 5.031 P 值 0.708 0.000 0.922 0.000
腦卒中后遺癥發病率較高,有效的治療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體運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腦心通膠囊在心腦血管疾病中應用較廣泛,有化瘀通絡、益氣活血的功效,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張血管,改善微循環,抑制內皮細胞增殖,拮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抗血栓形成,減輕缺血腦組織受損程度[4]。補陽還五湯出自王清任的《醫林改錯》,為治療中風的經典方劑,有通絡、活血、補氣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NIHSS及BI評分較治療前改善,但研究組改善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腦心通膠囊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加用補陽還五湯可進一步改善疾病的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補陽還五湯中重用黃芪,可補益元氣,旺氣行血,祛瘀通絡;當歸有活血之功;桃仁、赤芍及川芎可協助當歸行祛瘀活血功效;地龍可活絡通經,力專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藥力。補陽還五湯重用補氣藥物,配伍少量活血藥物,祛瘀通絡以治標,氣旺血行以治本,兼顧標本,補氣而不壅滯,活血而不傷血,達到絡通、瘀消、氣旺的目的。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補陽還五湯配伍嚴謹,諸藥聯用共奏通絡活血補氣之功,使腎精得充,元氣得補,神機復靈,腦髓榮養,經絡暢通,改善腦血管病患者的機體功能[5]。綜上所述,采取補陽還五湯聯合腦心通膠囊治療腦卒中后遺癥,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疾病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