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杰
(河南省安鋼職工總醫院,河南 安陽455004)
慢性難愈性創面是指未能按照正常創面愈合進程預期時間內愈合的傷口、無愈合傾向的組織缺損或超過3個月無愈合的創面。慢性難愈性創面的特點是病因復雜、病程長、反復發作,且有癌變的可能[1]。隨著中醫事業的發展,中藥治療慢性難愈性創面越來越多,并取得一定效果。近年來,沖擊波技術的應用使難愈性創面的治療取得新的進展。筆者采用活血化瘀湯熏洗聯合低能量沖擊波治療25例慢性難愈性創面患者,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安鋼職工總醫院治療的50例慢性難愈性創面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0例)。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80歲,平均(66.14±4.52)歲;初始創面面積3.40~57.9 c m2,平均(16.04±17.35)c m2;病程3.50~85個月,平均(28.13±15.25)個月。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53~82歲,平均(67.15±4.62)歲;初始創面面積3.51~56.9 c m2,平均(17.04±18.34)c m2;病程4.40~83個月,平均(29.03±15.41)個月。兩組年齡、初始創面面積、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慢性難愈性創面標準且自愿參與的患者;②潰瘍時間>5周,潰瘍創面久治不愈,無明顯愈合傾向,腐肉已脫,肉芽組織紫暗不鮮,創緣起白色厚邊,創面周圍膚色黯黑[1],舌淡紫或黯紅,苔白膩,脈細澀等。
1.3 排除標準 合并腦血管、心血管、腎、肝及造血系統疾病者;艾滋病、腫瘤者。
2.1 對照組 對創面進行常規外科換藥、處理分泌物等。給予活血化瘀湯熏洗。藥物組成:當歸15 g,丹參20 g,川芎10 g,醋乳香10 g,醋沒藥10 g,五靈脂10 g,香附10 g,肉桂5 g,炮姜5 g。水煎后先熏后洗,每日1次。療程為15 d。
2.2 治療組 對創面進行常規外科換藥、處理分泌物等。首先給予低能量沖擊波(沖擊波治療儀由瑞士STORZ公司生產,型號MP200)治療:將耦合劑涂抹在創面上(在非麻醉狀態下),沖擊波的治療探頭(直徑30 mm)貼于耦合劑位置,壓力為1.0~2.0 bar(1 bar=105Pa,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加壓),沖擊波次數1 000次/c m2。治療完畢后,使用活血化瘀湯進行熏洗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低能量沖擊波治療每周2次。療程為15 d。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患者滲液氣味好轉情況、感染控制情況、壓瘡愈合技術(PUSH)評分<14分、創面縮小>0.02 c m2、細菌培養轉陰情況、疼痛計分(根據數字等級評分法)<5分患者例數;觀察兩組傷口治愈時間、治療總費用及患者滿意率。②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評定臨床療效。痊愈:創面完全愈合;顯效:創面減小面積≥75%或明顯縮小;有效:25%≤創面減小面積<75%或創面縮小;無效:創面縮小面積<25%或創面擴大。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創面綜合指標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滲液氣味好轉、PUSH評分<14分、感染控制、細菌培養轉陰例數及創面愈合時間、治療總費用、患者滿意率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在創面縮小>0.02 c m2、疼痛計分<5分例數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難愈性創面患者治療后創面綜合指標比較[例(%)]

(續表)
(2)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痊愈9例,顯效12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痊愈3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00,P=0.020<0.05)。
慢性難愈性創面目前已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其治療較困難,與多種因素有關。傳統認為,創面愈合的關鍵是組織的修復,包括創面修復細胞、細胞外基質成分及局部創面生長因子表達等。
慢性難愈性創面屬于中醫“臁瘡”“頑瘡”“脫疽”等范疇,其發病與血瘀、正虛、毒蘊有關[3]。治療應從瘀、毒、虛等因素入手,選用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清熱解毒等藥物進行外治,以達到促進創面修復的目的。本研究所用中藥熏洗方中,當歸散瘀消腫,養血活血,生肌止痛;丹參活血止痛祛瘀;乳香、沒藥消腫生肌。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益氣、生肌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當歸能夠刺激造血細胞增殖及分化,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能擴張外周血管,抑制細菌生長;丹參可擴張血管,抗血栓形成,從而改善微循環,并有抗炎鎮痛的作用[4]。上述藥物在熱力作用下,促進血液及淋巴液循環,加快藥物吸收,發揮扶正化瘀的功效。
沖擊波技術在泌尿外科及骨科首先得到廣泛運用,隨著研究的深入,低能量沖擊波能夠上調人上皮細胞(體外培養)的血管再生因子,此發現為低能量沖擊波在臨床中拓寬應用范圍提供依據[5]。研究顯示,人成纖維細胞在低能量沖擊波處理后增殖加快,在6~9 d后使轉化生長因子-β1表達明顯上調,Ⅲ型膠原基因表達上調明顯,提示低能量沖擊波能夠促進組織修復[5]。本研究采用活血化瘀湯熏洗聯合低能量沖擊波治療慢性難愈性創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能降低治療成本,提高患者滿意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