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劍英,舒姍紅*
(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手術室,上海 201600)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在整個病人的治療過程。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一套操作流程清晰、精細化的管理意識[1]。我院手術室為了降低感染的發生,加強了手術室精細化的管理,得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對手術室感染資料進行匯總與分析,內容包括: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手術室空氣、護理人員手衛生、無菌物體的消毒采樣結果作為研究對象。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作為對照組,共1934例手術,其中神經外科手術200例,胸心外科手術245例,普外科手術567例,泌尿外科手術546例,骨外科手術376例。在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實施常規管理模式。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作為實驗組,共1894例手術,其中神經外科手術184例,胸心外科手術257例,普外科手術545例,泌尿外科手術557例,骨外科手術351例。在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常規管理模式基礎上實施精細化管理模式。兩組在手術數量、類型、病情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按照醫院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內容包括:①定期對清潔無菌區及無菌物品進行消毒處理;②定期對手術室無菌器械進行消毒與設備更新;③醫院感染科定期進行考核以及培訓。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精細化模式管理,內容包括:①人員管理:成立以醫院主管感染院長為精細化管理團隊,下設外科主任、手術室護士長、麻醉科主任三個副組長,手術室護理人員為團隊成員,對整個醫療過程進行監督與實施。團隊內定期開展風險管理教育大會,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不定時對成員工作進行抽查,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熟知手術中的所需物品、手術操作步驟,從而增加醫護的配合度。②環境管理:監督小組對手術室環境、無菌物品、手衛生以及標本進行檢測,追蹤感染危險因素,對手術室潔凈區、半潔凈區、非潔凈區進行嚴格規劃,嚴格區分無菌、急診及感染手術間,手術室人員著裝及出入人員進行規范管理。③制度管理:管理小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制度管理,如手術室分級管理制度、醫療設備的管理制度、手術室消毒管理制度、藥品管理制度、醫護人員著裝等制度。④設備管理:嚴格遵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以動態、系統、整體的管理原則對設備進行管理,完善操作使用管理制度、維修保養工作制度,定期對設備進行更新及保養和設備部件、運行狀況、設備性能、設備安全的檢查,減少設備因素造成的不良風險。在
觀察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率,消毒劑、護理人員手衛生、無菌物體的消毒采樣結果方面的差異。
本實驗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表示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在手術切口感染方面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切口感染方面比較
實驗組在消毒采樣結果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消毒采樣結果比較
從南丁格爾創立護理專業之日起,護理工作便與人道主義精神和體貼患者、關愛生命的職業道德密切聯系在一起。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在整個病人的治療過程。有證據表明,護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護理質量的高低[3]。我國醫院目前還處于“粗放式管理”,一部分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掌握不熟練,對新技術及新設備不能做到及時的學習。手術室是進行外科無菌操作的場所,手術室的管理工作對手術成功及治療效果有很大聯系。切口感染是患者在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各類醫療感染中高達第三位,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命安全,容易引起醫療糾紛。手術切口感染除與患者自身年齡、免疫力、基礎疾病有關外,由于患者病情復雜,手術時間長、流程繁瑣、手術器械多種多樣不易快速辨認傳遞有關等手術室管理有關,精細化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