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春長
(作者單位:開灤集團公司)
(責任編輯:張振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潮流的引領下,創新成為推動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各級煤炭企業工會組織積極為職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營造環境、創造條件,努力形成全員“動腦想”、全員“動手做”的生動局面。開灤集團公司積極利用職工創新工作室陣地,有效破解了各崗位中制約生產、安全、經營、降本、提效等一系列難題,但也存在一些管理不規范、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亟待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效助推企業實現快速發展。
開灤集團公司共有統計在冊的職工創新工作室48個,這些職工創新工作室分布于集團公司所屬各個基層單位。創新工作室和創新工作團隊在單位創新工作中,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認識到位、單位重視。大部分單位領導注重創新工作室的建設工作,購置各種設備、設施,配備基本的活動硬件,為創新工作室和創新團隊創造條件;在軟件建設上,大部分工作室有相應的創新團隊、領導組織、工作制度、活動目標,具備了創新工作室基本的軟件要求。各單位工會有專人負責創新工作室的監管工作,部分單位行政主要領導直接抓具體工作。
二是活動多樣、成果豐碩。各單位針對本單位的生產、安全、經營的需要,確定工作室的創新團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技術攻關、技術創效活動,實現了創新工作室活動的經常化、制度化。各單位充分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的作用,把工作室的建立場所貼近生產、貼近一線、貼近員工,有的將工作室建在了生產車間內,成果研發出來,直接就在現場試驗,體現了成果轉化的“及時性”,實現了“研用一體化”。
制定了《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管理辦法》《職工技能大賽管理辦法》和《推進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若干規定》,并在國有大型企業中率先制定實施了《加強職工隊伍創新室建設的實施意見》。同時,兩年一屆的職工發明創意大賽,拓展了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按照“三級賽制”,共征集職工成果5040項,集團總決賽征集成果1225項,成果數量、質量實現了新的突破。此外,每年還征集職工“五小”技術創新成果,半數以上的職工參與活動,基本形成了職工創新活動的大眾化、常態化和規范化。同時,集團公司各單位還采取有力措施,著力推進職工成果的轉化應用。
一是職工創新團隊人員缺失或老化,主創人員面臨斷檔。一部分創新工作室,特別是一些等級較高的工作室,都面臨著創新團隊核心人員老化的問題。集團公司級及以上創新工作室主創人員面臨人員退休,后續核心人員培養普遍沒有跟上,后繼乏人的狀況比較突出。
二是成果立項存在誤區,“三貼近”成果有待開發。創新工作室需要職工在崗位上“貼近生產、貼近安全、貼近實際”,解決在實際工作中的瓶頸問題。創新成果應該是“小而精”“短而快”的成果。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創新工作室在成果項目的確定上追求“專利”和“先進”,脫離生產實際的較多,遠離了職工創新主要是依托崗位創效、工作創新的主題。一些工作室創新團隊,選題立項高深,脫離研發的實際能力,即使取得了創新成果又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是缺乏交流,創新成果同質化嚴重,浪費了創新資源。開灤礦區48個創新工作室,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創新工作室較多,單位級創新工作室相同的更多。這些專業相同的創新團隊都在研究同一個課題,發明創新的都是相同的產品。實踐證明,各創新工作室的溝通交流有待加強,創新資源的共享、技術成果的共用顯得尤為重要。
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將創新活動納入黨政工作實施計劃,在打造現代化煤炭企業的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創建活動開辟綠色通道。開灤集團公司通過創新工作室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優勢資源,形成了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大師”掛帥、職工參與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創建格局。
在創新工作室的創建過程中,把重點放在改善創建環境、加強基礎建設上。開灤集團公司的職工創新工作室集技能學習、革新攻關、成果展示、資料匯集于一體,加大了軟硬件的投入,配備了如書籍、電腦、實驗儀器等設備,并每年為工作室提供一定的工作經費。
為了進一步擴大創新工作室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力宣傳員工創新的先進事跡。經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有效擴大了勞模和大師創新工作室的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職工聚集到創新工作室,汲取營養,尋找動力,把創新工作室當成員工成長進步的平臺、施展才華的舞臺。
開灤集團公司十分重視職工技術創新工作,相繼建立了48個集團以上級和單位級勞模及工匠創新工作室,設立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和“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孵化園”,形成了“創新進室,轉化入園”的職工創新格局。
按照建立園區功能定位,不斷完善運營制度,搞好項目論證、研發、篩選與優化,將園區打造成職工“創、研、轉、展、培”活動的綜合體,實現由創意到創新、創新到創造、創造到創效順利轉化的終極目標,讓廣大職工的創新智慧真正成為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如何調動職工技術創新積極性,激發職工的創新熱情,關鍵要有一套科學的考核機制。開灤集團公司從完善群眾性職工技術創新管理辦法入手,在職工技術創新機制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導向性上進行廣泛調研,形成更為科學的考核機制。同時,對各創新工作室的活動情況及時跟蹤,突出實效性的考核,分門別類進行評比考核,激發創新團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創新工作室退出機制,實現職工創新工作室“優勝劣汰”,以此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持續健康發展。
把創新工作室的創新活動與勞動、技能競賽緊密結合,努力推動勞動、技能競賽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專業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鍛造了勞動模范,而勞模創新工作室又推動了專業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不斷向深度和廣度開展;把創建活動與搞好企業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努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把創建活動與公司“三節約”活動緊密結合,努力推動企業實現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