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瓊
(湖北省武漢兒童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手術室是本院重要科室,也是進行手術治療的場所,在本院正常運行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1]。根據筆者收集臨床資料證實,大部分患者面對或處于手術室時,普遍存在抑郁、抵觸等不良心理狀況,情緒反應嚴重者可引發一系列的生理應激反應,影響了手術效果[2]。為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反應,保證手術能夠順利展開。在以往常規護理中,護理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我院采用了細節護理方式[3],具體實施情況見如下。
現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本次對照研究的對象,按照抽簽的結果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中男性病例為22例、女性病例為18例,病例年齡為21-78歲,平均(49.5±2.3)歲,手術類型為:外科共10例、骨科共6例、婦科共8例、泌尿科共7例、神經科共9例,手術時間為:最長時間為376min、最短時間為30mim,平均時間為(177.22±22.98)min。對照組中男性病例為23例、女性病例為17例,病例年齡為22-77歲,平均(49.5±2.3)歲,手術類型為:外科共11例、骨科共5例、婦科共9例、泌尿科共8例、神經科共8例,手術時間為:最長時間為373min、最短時間為35mim,平均時間為(177.25±22.98)min。經過統計學軟件檢測結果對比證實發現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手術時間、方式以及性別等差異均不明顯,無臨床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1)術前:健康宣教;(2)術中:常規配合;(3)術后常規護理。
實驗組采用了細節護理方式,具體實施情況如下:(1)術前細節護理:手術開始前對患者進行訪視,了解患者以往過敏史、病史等,同時還需掌握患者麻醉方式;在術前訪視中還應注意患者心理變化,對實施有效干預;(2)術中細節:手術開始前應仔細查數手術物品以及器械,并詳細記錄;術中協助患者擺放體位,減少壓傷程度;(3)術后細節護理:術后患者處于麻醉時期,當麻醉還未消退時患者極其容易發生氣道梗阻等情況,此時護理人員應陪伴患者。
1.3.1 觀察實驗組、對照組護理滿意率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總分值為一百分,其中90以及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分以及89分以上為比較滿意;69分以及69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
1.3.2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護理安全評分結果
以測評方式進行,總分值為百分,總得分越高證明安全系數越高。
本次調查中所有數據經SPSS17.0軟件檢測處理,以P<0.05表示時說明存在臨床可比意義。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7.5%,共計39例患者對本次護理表示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為22例、比較滿意為17例、不滿意為1例;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5%,共計30例患者對本次護理表示滿意,其中非常滿意為14例、比較滿意為16例、不滿意為10例;經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X2=8.5375、P<0.05),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護理安全評分結果高于對照組,經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t=27.0326、P<0.05),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由表2所示。

表2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安全評分結果對比
手術室時我院重要科室之一,具有人流大、操作性復雜等特點,在手術室手術的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緒反應,部分患者因此出現了拒絕治療等情況,故而無法保證手術是順利性,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保證手術能夠順利開展[4]。通常臨床會采用傳統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實施護理,此方式是在醫囑下進行護理,在護理中和患者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術前并未和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因此無法滿足患者實際護理需求,降低了護理質量。我院為了改善此現象,并提高手術安全性,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細節護理方式,此護理方式屬于臨床新型護理模式的一種,是在以往傳統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護理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彌補常規護理不足之處,并保留其優勢[5]。為了調查細節護理實施效果,和常規護理進行對比,發現對照組護理滿意率低于實驗組,護理安全評分結果低于實驗組,經過對比兩組之間的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見細節護理不僅可以提升護理效果,還能夠提高手術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可采取細節護理方式,護理效果顯著,此方式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