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麗
(徐州市中心醫院心內一科,江蘇 徐州 221009)
由于風險低、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介入治療當前已成為顱腦、心臟等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介入手術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高,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觀察力、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所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是提升介入手術醫護配合度,和介入護理質量的重要措施[1]。
選擇20名心內科一線護理人員作為培訓對象,護理人員平均年齡29.53歲。所選培訓對象均為本院參與一線護理工作一年以上,具備護士執業證書的女性護理人員,排除中途需要暫離工作崗位者。所有參與培訓護理人員的一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P<0.05)。另外,擇2015年-2017年間在我院實施的120例心內介入手術數據,按介入護理人員培訓前后分為兩組,對培訓前后心內介入手術護理差錯發生率進行研究,所選手術案例的基本資料沒有顯著差異,具備可比性(P<0.05)。
①根據護理人員的基礎水平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2]。②培訓介入護理人員專項介入操作項目和介入手術的標準化操作流程。③由參與手術的各方面專家組成培訓團隊,應用現代化多媒體方式進行理論授課,并結合情景模擬方式進行實操,錄制授課影像資料上傳至醫院公共網絡平臺,便于參訓人員進行回顧性學習。④統計護理標準,培訓期間定時對護理人員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工作[3]。⑤制定嚴格的理論與業務考核標準,達到及格基準線才可進行下一級別的培訓。
參考“注冊護理核心能力量表”制定“心內科介入護士綜合能力評測表”,評測表為百分制,其中理論知識30分,專項實踐能力50分,應急協調能力10分,手術消毒情況10分。對護理人員經專項培訓前后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定。對比護理人員培訓前后護理差錯發生率[14]。
應用統計軟件SPSS19.0分析本次研究數據,(±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經間差異,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經x2檢驗,P<0.05時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評分,評價介入手術護理人員培訓前后的綜合護理能力。結果顯示,經專項護理培訓后介入手術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應急協調能力、專項實踐能力和手術消毒情況均有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護理人員培訓前后綜合護理能力比較(±s)

表1 護理人員培訓前后綜合護理能力比較(±s)
時間 理論知識 應急協調能力 專項實踐能力 手術消毒 總分培訓前 19.12±3.98 3.45±2.12 34.98±4.39 4.65±3.34 62.2±4.28培訓后 27.65±3.54 8.76±2.54 47.13±5.17 9.76±4.31 93.3±5.66 t 7.1617 7.1776 8.0113 4.1910 19.6001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對2015-2017兩年間心內科120例介入手術案例的護理差錯率進行分析,其中60例為護理人員接受專項培訓前,60例為護理人員接受專項培訓后。對比結果顯示,介入手術護理人員接受專項能力培訓后,手術護理差錯率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員介入手術護理差錯率對比(n,%)
手術室是整合了多種專業的綜合性科室,是救死扶傷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手術室護理工作也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特點是潔凈度要求高、業務面廣、技術性強、無菌操作嚴格等,所以手術室的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默契的配合、嫻熟的技術、嚴謹的作風,是保證患者手術效果和良好預后的重要因素[5]。本次研究選取心內科參與介入手術護理的20名護理人員進行介入專項培訓,并針對120例患者的臨床手術差錯率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在接受專項護理培訓后,理論知識和護理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手術護理差錯率得到有效降低。綜上所述,對介入手術護理人員進行專項護理培訓,對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手術效果、降低手術錯誤發生率具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