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娜,梁穎鳳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 廣州 510060)
原發性肝癌(PHC),是一種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存在于我國惡性腫瘤排位第三名,僅僅低于排在其前面的肺癌與胃癌,且逐年上升,病死率更排在全球第四[1]。和其他惡性腫瘤相同,提高預后及生存期限最優的方式即是早發現及時治療,手術切除作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治療PHC首選[2]。而圍手術期間,患者負性情緒較高,對手術預期的不確定性,導致睡眠障礙,降低治療依從性,進而影響術后康復。研究表明圍手術期給予針對性的干預,可明顯改善這一問題[3]。2018年01月,我科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針對(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時期)收治以原發性肝癌為診斷的患者,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旨在為臨床PHC患者的護理中,提供更好的干預措施。
納入標準[4]:術中病理診斷符合PHC;腫瘤病灶包膜邊界清楚且完整;肝功能A/B級;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5]:合并分支癌;出血傾向;認知、溝通障礙;嚴重肝硬化;肝靜脈癌栓;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感染;合并活動性的感染。將在我院肝膽外科近期(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時期)收治以原發性肝癌為診斷的患者總計35例,采取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設置為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3-70歲,平均(54.7±4.9)歲。2018年01月,我科開展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針對(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時期)收治以原發性肝癌為診斷的患者另35例,設置為關懷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35-72歲,平均(53.9±5.1)歲。對照資料(P>0.05)可比。患者入組前行健康宣教,將可能發生風險告知,患者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對照組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①術前: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禁食水指導。②術后:常規巡視,開展術后健康教育,予出院指導。關懷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人文關懷護理:①人文關懷針對性健康教育:責任護士提前15分鐘進病房,了解病人情況,執行護理、治療前充分解釋,取得配合并滿足其知情權。站在患者角度,根據患者理解能力,以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支持,配合溫柔語氣講述PHC預后,強調積極配合治療、保持樂觀心態重要性。②人文關懷溫馨環境:優化病房氣氛,保證微笑服務,認真聽取和反饋,及時處理訴求。鼓勵適當活動,營造病房積極向上氛圍。③人文關懷親情護理:指導家屬搭建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溝通橋梁,為患者提供心理、飲食、運動干預。
情緒評價:①SDS自評,53分以下無抑郁;53-62分輕度抑郁;63-72中度抑郁;72分以上重度抑郁。②SAS自評,50分以下為無焦慮;50-59分輕度焦慮;60-69分中度焦慮;70分以上重度焦慮。PSQI測評近期睡眠:評分范圍0-21分,好壞臨界值為7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調查患者的遵醫囑治療、護理行為,采用詢問問題方式調查:①存在偶爾不配合治療、護理;②存在不配合治療、護理經歷;③存在自行停止治療、護理當自覺病情好轉時;④存在自行停止治療、護理當病情惡化時。問題回答方式以是或否評價,是記1分,否記0分,3-4分代表依從性差,1-2分代表依從性良好,0分代表依從性優。優良率=(優+良)/總數*100%
SPSS17.0軟件分析,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據,組間t檢驗;%表現計數,數據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護理后關懷組患者SDS、SAS、PSQI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SDS、PSQI評分比較(±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SDS、PSQI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SAS SDS PSQI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關懷組 35 69.63±5.51 45.32±3.96 68.06±6.86 43.93±3.74 16.58±2.67 4.48±0.43對照組 35 70.03±5.46 53.95±5.32 67.98±6.63 54.33±5.84 16.61±2.71 8.75±0.83 t 0.311 26.795 0.070 16.864 0.219 20.588 P 0.378 0.000 0.472 0.000 0.413 0.000
規組93.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關懷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優良率為100%,明顯高于常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優良率比較[n,(%)]
PHC患者圍手術期多伴有不良情緒,影響術后恢復[7]。常規護理干預多注重病情,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切實的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疏導其負性情緒,改善圍手術期的配合度,減少負性情緒,改善睡眠質量,拉近護患距離,提高患者對護理的配合[8]。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可見在PHC患者中,負性情緒較大,對治療的不確定性導致影響睡眠質量。護理后關懷組患者SDS、SAS、PSQI評分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可見在PHC患者圍手術期時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明顯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睡眠。關懷組患者護理后治療依從性優良率為100%,明顯高于常規組93.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PHC患者圍手術期時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進而改善預后[9]。本組研究結果與徐東妮[10]等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肝癌患者圍手術期時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可明顯減少患者護理干預后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及治療的依從性,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