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幻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在最近幾年的發病率越高,主要在老年人群發病,甚至會導致失明[1]。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使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使并發癥的出現明顯減少[2]。現對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手術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予以分析,如下:
納入的112例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手術患者都來自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這一期間,并按照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比組56例患者中,有男30例,女26例,年齡52~83歲,平均年齡(62.45±10.53)歲。實驗組56例患者中,有男32例,女24例,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2.45±10.54)歲。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等資料的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
對比組予以常規護理,如常規檢查與心電監護等;實驗組在對比組下加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如下:第一,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撫工作,將手術方案詳細向其介紹,使其顧慮充分消除,提高自信心,進而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護理人員還需要有較強的責任心與耐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充分觀察,幫助其解決問題;第二,術前干預:術前采用抗生素類藥物等治療,使眼壓有效降低。并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效觀察,將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可選擇熱敷的方式使癥狀有效緩解;術前指導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護理人員將手術具體時間與術中注意事項等內容通知患者;術前60min給予患者抗感染與散瞳眼藥水,做好術前相關準備;第三,術后干預: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加強術后感染的預防;對患者有無高眼壓并發癥認真觀察,如惡心等,如果存在異常,需立即通知醫生處理;術后選擇清潔的敷料遮住眼部,對敷料有無存在滲血的情況認真觀察,并對敷料及時更換;注重眼部衛生,不能經常用手觸摸眼部,避免出現感染;術后注意眼疲勞,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避免出現便秘,排便不可過于用力,咳嗽時需盡可能輕緩,防止眼壓升高出現不適表現;睡覺時不能壓迫眼睛,禁止拿重物,防止晶體脫落;術后24小時采用眼藥水進行消炎處理;第四,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將患者出院后的有關注意事項等內容向患者與家屬介紹,并介紹眼部疾病的預防方法,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使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明顯增強,指導患者定期到醫院復診。
觀察與記錄兩組患者視力值、住院時間、并發癥與護理滿意度(根據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主要包括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
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如視力值與住院時間表示用(±s)檢驗用t,計數資料如并發癥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表示用%,檢驗用x2,P<0.05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視力值(0.57±0.16),明顯高于對比組的(0.35±0.08)(t=9.2033,P=0.0000);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5.26±1.16)天,明顯短于對比組的(8.56±2.46)天(t=9.0798,P=0.0000);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57%(2/56),明顯低于對比組的21.43%(12/56)(X2=8.1633,P=0.0043)。
如表1: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64%,明顯高于對比組的82.14%(P<0.05)。

表1 護理滿意度 [n(%)]
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通常采用手術治療,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會出現一定并發癥。因此,臨床需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促使患者的視力有效恢復,提高治療效果[3]。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以患者為核心,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借助心理干預、健康教育等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充分改善,掌握疾病與手術相關知識,進而樹立治療信心,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臨床治療效果[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視力值、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比組,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手術患者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提高視力值與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的出現,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