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娜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心臟瓣膜病患者常用治療術式,是指使用人工機械瓣或生物瓣對病變瓣膜進行置換的治療方式,通過心臟瓣膜置換術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生存質量[1]。但心臟瓣膜置換術手術風險較高,且術后并發癥風險高,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安全[2]。護理干預是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時必不可少的內容。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是由醫生、護生共同參與到醫療及護理過程,與患者進行協作的護理模式,其可為患者通過優質的個體化服務,為明確該護理模式的運用效果,本研究對外科15例實施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患者運用了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現行報道:
病例篩選: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選外科30例實施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組:常規組(n=15)和一體化組(n=15),常規組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49.2歲(s=8.9);性別分布:男/女為8/7;一體化組年齡40~60歲,平均年齡49.3歲(s=8.9);性別分布:男/女為9/6。常規組、一體化組基線資料比較結果無差異,符合對比研究原則(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此研究課題。
納入病例:實施超聲心動圖、心臟CT、臨床檢查等確診為心臟瓣膜病者,實施心臟瓣膜置換術者;意識清晰者;自愿配合手術及護理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病例:其他心臟疾病者;其他系統及組織嚴重病變者;孕期及哺乳者;精神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死亡者。
對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體征監護、用藥監護、常規起居指導,在患者病情波動時及時通知醫生。
對一體化組運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由科室護士長及科室主任作為決策層,由臨床醫師及護士作為實施者。在護理過程中由醫生和護士進行共同查房,在查房過程中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對患者實施整體評估,并由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共同商討確定治療、護理方案;術前由醫生、護士共同對患者進行術前健康教育,用醫生向患者介紹心臟瓣膜置換術手術相關知識、手術流程、注意事項、預后等,由護理人員積極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護理中的要點,并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心理鼓勵,引導患者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實施自我情緒疏導,引導家屬關愛患者,并介紹手術成功病例,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對負面情緒嚴重者,可組織心理醫生會診,再實施護理;術后查房時,由醫生向患者介紹術后注意事項,詳細介紹嚴格按醫囑用藥的重要性,給予患者針對性用藥指導;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針對性飲食、起居指導,示范并指導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在患者出院前獲得隨訪方式,在隨訪中實施針對性康復指導。
分析患者術后并發癥及恢復狀況。
用SPSS22.0軟件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 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一體化組住院時間(17.8±3.2)d顯著低于常規組(21.5±4.8)d,t=2.484,P=0.019。
一體化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下表1。

表1 患者并發癥狀況分析[n(%)]
心臟瓣膜置換術手術效果良好,但其手術操作技術要求較高,手術風險較高,術后并發癥較多,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3]。傳統護理過程實施醫護人分離,由護士獨自按醫囑實施護理,難以保證護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將醫護結合運用到臨床護理的模式,其在實施過程中注重臨床治療和護理結合,并由患者和家屬參與到治療和護理方案的制定,可有效保證護理內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4]。本研究中一體化組并發癥發生率6.7%明顯低于常規組40.0%,且一體化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常規組,一體化組恢復更好,分析原因是,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中采取醫護共同查房,在查房期間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及患者實際需求制定護理方案,可保證護理內容的有效性;在術前護理中由醫生和護士共同對患者進行手術的相關知識宣教和心理疏導,可改善患者認知,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過程;在術后護理中由醫生和護士共同為患者進行術后指導及隨訪指導,可針對性減少患者不良行為對病情的影響,降低并發癥風險,也更利于患者術后康復[5]。
綜上所述,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過程中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降低并發癥風險,縮短住院時間,值得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