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陽,葉 靖,陳曉軍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泉州市中醫院 心病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病,持續高血壓會增加頸動脈血管張力,促使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因此CIMT是早期心血管事件預測指標[1]。血清胱抑素C(CysC)作為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內源性指標,目前發現其和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與CIMT呈正相關性[2]。同型半胱氨酸(Hcy)可引起炎癥反應,損傷血管內皮功能,促進血管平滑肌增生,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最終導致靶器官損害[3]。研究發現,血清生長激素釋放肽(Ghrelin)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炎癥因子釋放,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4]。本研究通過觀察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纈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痰濕內阻型患者的降壓效果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改善情況,并檢測血清CysC、Hcy及Ghrelin表達水平的變化,探討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纈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機制。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門診及住院符合原發性高血壓(Ⅰ級~Ⅱ級)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痰濕內阻型病例76例。
西醫診斷標準:原發性高血壓(Ⅰ級~Ⅱ級)診斷根據《中國原發性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版),符合收縮壓(SBp)140~179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109 mmHg。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參考《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南》,根據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雙側頸動脈CIMT增厚或頸動脈壁回聲增強(CIMT>0.9 mm)。
中醫診斷標準:痰濕內阻型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主癥見眩暈、頭痛或頭重昏蒙、胸脘痞悶、嘔吐痰涎,次癥為身重困倦、心悸失眠、納呆口淡、舌胖苔白膩、脈濡滑或弦滑。
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或III級原發性高血壓需服用或聯用其他降壓藥物;②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腦出血、梗死等心腦血管并發癥;③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3倍以上);④存在神經性癥狀或精神疾病,難以配合規律服藥;⑤過敏體質或中藥過敏者。
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2.62±12.37)歲;觀察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53.88±11.8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口服纈沙坦(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7),80 mg/粒/次,1次/日。觀察組在口服纈沙坦治療基礎上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藥方組成:半夏9 g、天麻9 g、白術12 g、茯苓9 g、橘紅9 g、甘草6 g、生姜6 g、大棗3枚,由泉州市中醫院中藥房統一煎煮,真空包裝,2次/日,于兩餐之間溫服,共服用4周。
1.3.1 血壓的測量 觀察兩組患者降壓前后SBp、DBp的變化及達標率(血壓<140/90 mmHg作為標準)。血壓測量均由同一位經培訓的研究者嚴格操作,于清晨9點之前完成,測量前30 min內排空膀胱,禁止吸煙和飲用咖啡,并靜坐休息15 min。使用標準臺式水銀血壓計測量3次,每次間隔時間為5 min,計算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入組血壓。
1.3.2 CIMT、斑塊面積(pA)的測量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量CIMT、pA治療前后的變化,患者采用仰臥位,自然伸展偏向檢查對側,充分暴露頸動脈分叉處,按順序檢測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頸內和頸外動脈。CIMT的測量:頸動脈分叉處內膜表面到中膜與外膜交界處的距離,同時也測量遠近端各1 cm處的CIMT,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pA的測量:分別測量每個斑塊的3條直徑,結果即最大的2條徑線相乘,若同時有多個斑塊,應求各個pA總和。
1.3.3 血清CysC、Hcy及Ghrelin的測定 所有患者禁食8 h以上,次日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常溫下以離心機3 000 r/min,離心5 min后,于-80 ℃低溫冰箱環境中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CysC、Hcy及Ghrelin的表達。

兩組患者治療前SBp、DBp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198,P=0.844;t=0.672,P=0.504),4周后血壓均明顯降低(P<0.001),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t=2.338,P=0.022;t=2.412,P=0.018);同時觀察組血壓達標率89.47%明顯優于對照組71.05%(χ2=4.070,P=0.044)。詳見表1。


組別 SBp(mmHg) DBp(mmHg)達標率[n(%)]治療前治療后4周后治療前治療4周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照組(n=38)158.65±10.28134.57±8.63???95.83±8.7185.98±8.62???027(71.05)觀察組(n=38)159.1±9.51129.78±9.21???94.47±9.0581.12±8.94???034(89.47)t/χ2-0.1982.3380.6722.4124.070P值0.8440.0220.5040.0180.04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CIMT、pA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571,P=0.570;t=-0.341,P=0.734),治療后CIMT、pA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更明顯(t=3.635,P=0.001;t=4.522,P<0.001)。詳見表2。


組別CIMT(mm)pA(mm2)治療前治療4周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照組(n=38)1.34±0.321.09±0.28??25.86±5.7922.75±5.62?觀察組(n=38)1.38±0.290.88±0.22???25.38±6.4716.59±6.24???t值-0.5713.635-0.3414.522P值0.5700.0010.734<0.001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P<0.001。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CysC、Hcy及Ghrelin表達水平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7,P=0.860;t=-0.959,P=0.341;t=1.202,P=0.233);治療后血清CysC、Hcy均明顯降低,Ghrelin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清CysC、Hcy明顯降低(t=3.196,P=0.002;t=6.739,P<0.001),Ghrelin明顯升高(t=-3.054,P=0.003)。詳見表3。


組別CysC(mg/L)Hcy(μmol/L)Ghrelin(μg/L)治療前治療4周后治療前治療4周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照組(n=38)1.18±0.271.02±0.26?21.28±3.6117.66±3.85??0.76±0.150.84±0.13?觀察組(n=38)1.17±0.220.84±0.23??22.06±3.4812.18±3.21??0.72±0.140.95±0.18??t值0.1773.196-0.9596.7391.202-3.054P值0.8600.0020.341<0.0010.2330.003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01。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可控的危險因素,隨著血壓的升高,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亦增加。CIMT作為反映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指標,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必然階段,是心腦血管不良事件重要的預測因子[1]。國外Naseh等[5]研究發現,當CIMT增加1個標準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就提高1.36倍。即使校正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危險因素,5年內收縮壓的變化亦與頸動脈斑塊的形成獨立相關[6]。王卓亞等[7]研究了正常高值血壓的老年人,血壓正常高值增加了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風險,是斑塊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李雯等[8]認為非高血壓人群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斑塊的檢出率升高,若將心血管低危人群的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本研究發現,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后,可減輕CIMT、pA,間接證實CIMT可作為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評估指標。
CysC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目前已證實CysC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與高血壓密切相關[2]。趙敏等[9]探討腎功能正常的高血壓患者CysC的表達水平,發現高血壓各級別組均高于正常血壓組,且與高血壓級別呈正相關,提示CysC可能成為高血壓預后的重要指標。另有研究證實高血壓患者的CysC與CIMT、左心室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關,是高血壓合并靶器官損害的敏感指標。梁登攀等[10]發現CysC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呈正相關,多因素回歸分析校正性別、年齡等影響因素后,證實CysC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
Hcy作為甲硫氨酸甲基化的代謝產物,可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內皮性血管舒張功能障礙,促進高血壓進展的同時加重靶器官損害[3]。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清Hcy表達水平明顯升高,反映心血管受損嚴重程度。黎簡平等[11]研究高血壓患者Hcy表達水平與心血管事件的關系,證實Hcy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OR=2.129,95%CI1.208~3.749,P=0.008)。魏愛婷等[12]證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Hcy與CIMT正相關,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可用于臨床早期預測動脈粥樣硬化。
Ghrelin主要由胃壁X/A樣細胞分泌,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細胞內炎癥反應及調整糖脂代謝,在冠心病、動脈硬化及心力衰竭等疾病中起保護作用[4]。劉麗麗等[13]研究表明Ghrelin與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呈負相關,Ghrelin的表達隨著高血壓分級的提高呈下降趨勢。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Ghrelin降低與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獨立相關。本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血壓下調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改善的同時,血清CysC、Hcy及Ghrelin表達水平得到改善,再次證實CysC、Hcy及Ghrelin與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
高血壓屬于醫學“頭痛”“眩暈”等范疇,病機表現為氣血陰陽虛虧、痰火、血瘀、濕濁相互為患。王佩等[14]研究了高血壓患者體質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發現高血壓患者體質分類中痰濕質最多(占23.08%),且CIMT的增厚程度高于其他組,因此痰濕質以CIMT的增厚為表現。高血壓痰濕內阻型因脾虛失運、痰濕內蘊,風痰上擾,清陽受蒙所致,而半夏白術天麻湯具有燥濕健脾、熄風化痰功效,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君,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天麻平肝熄風,共為臣;陳皮理氣化痰為佐;大棗和中健脾;甘草調和諸藥。目前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已取得良好療效,車彥貞等[15]研究證實,半夏白術天麻湯對高血壓病痰濕內阻型具有較好的降壓療效,顯著改善各臨床癥狀,且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有效。類似情況下,半夏白術天麻湯也廣泛用于H型高血壓的治療[16],研究發現,半夏白術天麻湯可降低血清Hcy表達水平,提高葉酸水平及抑制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且不良反應較少。但關于本方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靶器官損害的研究甚少,本研究發現,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纈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明顯降壓療效,提高血壓達標率,并顯著改善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顯著降低血清CysC、Hcy,升高Ghrelin表達水平。
綜上所述,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纈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降壓效果明顯,并能改善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血清CysC、Hcy的下調,Ghrelin的上調可能是其治療本病的機制之一。本研究為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