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如今,我播下一粒種子,一粒細小的種子,我相信只要家校合力、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能成長為一棵棵參天大樹。
關鍵詞:閱讀;積累;習作
一、 了解當前教育現狀、探尋最優化的教子效果
(一) 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探索、思考的能力。
(二) 家長們總想替孩子多做一些,讓孩子可以少吃苦。
比如孩子上學時有些家長怕孩子累著,總是替孩子背書包,拿水杯。老師問孩子的問題家長搶著替孩子回答。甚至還有的家長替孩子寫作業。豈不知這樣做反而是害了孩子。因為咱們的孩子被剝奪了探索思考的權利,所以造成了部分孩子今天考試失利。
(三) 良好的坐姿早養成。
(四) 學會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蘇霍母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個問題我是深有體會的。三年級上學期我在講蘇軾寫的《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講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話。第二天提問反饋時,我班上一個小朋友無論怎么啟發,他都不理解。我當時講這句詩時,又是旁征博引,又是講越國西施又是描述雷峰塔、杭州西湖,斷橋白娘子哎!急得直冒火,他還是一頭霧水。我實在教不會了,有點兒著急上火時,突然想起《魚牛的童話故事》一下子就不生氣了。我覺得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也許真的不能怪他。也可能孩子這個年齡段根本不能夠理解特定的歷史和環境。可能同齡人更好溝通。于是決定讓學生幫助我和他講,結果效果非常好。事實證明:善用學生的資源來管理學生。作為家長和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二、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老年人之間的差別在中年,中年人之間的差別在業余,業余的差別體現在人的性格素質。(也就是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差別就在中小學階段。所以,好習慣的養成是受益終生的。
三、 讓閱讀靈動,潤澤生命,從繪本入手,閱讀習慣早養成
(一) 一年級從九月份開學第一周開始
我和孩子們一起堅持每天(陪著早到的孩子)早讀。午間安靜地讀書。每周講一個有意義的繪本故事,并讓孩子們自己制作一個繪本。我堅持了三年。期間當然還伴隨每周一次的讀寫繪本的堅持。現在孩子們一進教室就基本能安靜地讀書。很少聽到吵鬧聲。沉浸在故事中的孩子們是淳樸的,經常被童書故事滋養的孩子的情商比一般的孩子要高。我一直相信這一點。
(二) 營造閱讀的美麗磁場
我的幸福教室,在教室的后面每個孩子都有個自己的小書柜,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領地,每天中午都會安靜地坐在這里讀書。我們的讀書分享會上,我的一個家長的分享,他講道:“我也不怕大家笑話,我是做生意的,每天都很忙,也沒時間讀書,之前我家連一本書都沒有,自從孩子上了一年級,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開始陪孩子讀書,每周幫助孩子讀繪本,畫繪本。買書成了我們最樂意做的事情。現在我家到處都是書。我們家長也逐漸愛上了閱讀,精神世界也日益豐富起來。”
(三) 創造閱讀的生命際遇
讀書分享是孩子們最幸福快樂的事情,他們從小就認識了高爾基,從《數學真奇妙》中領略到了數學獨特的魅力,每天讀《語文知識集錦》讓孩子們的知識面拓寬了很多,是他們在語文課上能夠旁征博引。
(四) 激發閱讀的生命萌動
當學生浮躁時讀讀《安的種子》。孩子們做事情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時給他們講講《犟龜》的故事。讓孩子正確對待生死就了解《爺爺是個幽靈》《長大做個好爺爺》讓孩子們懂得感恩。《朱家故事》讓孩們知道媽媽的辛苦。
春天我們讀《小種子》
夏天讀《西瓜和螞蟻》
秋天讀《田鼠阿佛》
冬天讀《雪花人》
四、 讓寫作靈動,記載生命
(一) 堅持動手寫繪,強化聽讀理解
從九月份第一周開始,我每周五堅持給孩子們講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我要求學生回家講給家長并動手把內容畫下來讓家長幫助寫上文字制作成繪本。這樣做既訓練了孩子們的傾聽能力也訓練了孩子們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繪畫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繪畫寫內容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感悟做人做事的方式,從而明白事理。一學期下來,每個孩子手里都有十五本繪本。沉甸甸的收獲啊!
(二)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一年堅持下來,每個孩子手里都有近30本繪本作品。我要求每個繪本都要有封面、封底、設計、繪圖、作者、時間、前言、后記。孩子和家長都很努力,這是我的一個家長寫的前言分享給大家。這足以證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道理了。
(三) 每周閱讀習作,我們的享受
現在孩子們進入三年級的學習。我仍然堅持每周的故事會。當然故事內容從繪本到童話直到名著無所不有。每周的繪本變成了閱讀習作。真正做到了,“少成若天性 習慣成自然”,打算年終每人都要有一本作文集。我打算至少讓每一個孩子在小學階段愛上閱讀。為終身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們小學畢業時帶走的是一生有用的好習慣,好品德,期待更優秀的作品展示。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的潛在差生。平時遇到家長交流時,和我談話的內容幾乎都是他們把孩子帶出去參加活動。孩子的謙虛有禮,語言表達能力極強,得到同事朋友的一致好評,使我深感欣慰。這也是我長期堅持讓學生閱讀積累交流的結果。
總之,我們作為教育者和家長不要追求暫時的催肥以求得短暫的枝繁葉茂,要為孩子們的長遠發展著想。
參考文獻:
[1]陳翠紅.如何利用課文中的讀寫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J].華夏教師,2018(11):32.
[2]張喜妹.當閱讀和寫話邂逅繪本——“繪本讀寫聯動”,提高低段學生寫話能力的研究[J].教育視界,2016(18):74-77.
[3]田雪梅.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入手提高學生語言素質[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50.
作者簡介:
蘇俊霞,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三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