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由此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培根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于正處于養成教育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家校共育;小學生;行為習慣
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狹隘的知識傳授,更是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場所。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因此,作為教育者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如此,教師還要結合家長共同參與進來。因為孩子的教育最初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最初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要攜手家庭教育,共同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 開好家長會
家長會是家校共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最有效形式之一,是聯系家長與教師的紐帶。一次成功的家長會可以進一步增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聯系、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度。因此,教師要充分準備,提高家長會的教育質量,真正發揮家長會的重要性。
這就需要教師針對班上學生的一些共同行為習慣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召開家長會。并且家長會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召開。并不一定一學期開一次。教師還要改變家長會成績報告會的形式,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宗旨,開展以學生的行為習慣為主題的家長會。
如有一段時間,班里有很多學生都喜歡吃一些“三無”小零食:辣條、糖果、果凍等。經過調查了解,有些家長在家也吃這些食品,對孩子吃這些食品不管不問。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教師在深入挖掘相關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經過廣泛的查閱資料和翻閱書籍,精心制作一些精美實用的PPT課件。這些課件包括一些三無產品的生產過程、生產基地、使用原料等。看著蒼蠅亂飛、雜亂骯臟的生產環境,家長的心被震撼了,第一次他們理解了為什么不能吃三無產品的意義。另外,還有一些如何識別這些產品的方法,在多媒體圖文并茂和大量事實面前,家長終于全面了解三無產品的危害。于是,從那次家長會后,班里學生吃三無零食的現象減少了很多,教室里很少見到辣條的影子。
由此可見,針對學生的某種行為習慣有準備地召開家長會,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地召開家長會,喚醒家校共育意識。
此外,教師開家長會不一定針對全班家長,也可以針對具有一些共性行為習慣的學生的家長開一些“小型家長會”,把這些孩子共有的行為特征與家長溝通交流,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如針對班里一些作業書寫不規范、潦草的學生家長,教師在小型家長會上可以先為家長說明書寫的重要性,如有些考試加入卷面分、電腦閱卷對于書寫的要求等,讓家長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監督孩子規范書寫、平時讓孩子練字……這樣學生在家長及教師兩方面嚴厲的監督和嚴格的要求下,會逐漸認真、規范書寫,從而提高書寫質量。
二、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還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為方便和快捷,也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工具。由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可以讓家長把孩子平時在家做家務的照片或視頻發到班級群里,一方面對其他學生起到模范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讓教師更全面、更科學地了解學生,便于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教師還可以在群里與家長展開互動,對家長如何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教育進行指導交流,不斷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質量。
教師還可以把一些關于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重要性與家長分享交流,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質量。如教師可以把一些關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視頻發到班級群里,讓家長觀看后結合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談談心得體會,教師也可以把孩子在校情況與家長溝通交流,促使家長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學生,讓家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
反之,教師還可以把班級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發到群里,讓家長按照這些要求平時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認真閱讀、作息有規律等習慣。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在一個公共的頻率上,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共同促進、共同作用,提高行為教育的質量和力度,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保駕護航。
總之,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教育和影響的結果。這就需要家長結合家庭教育共同提高對學生行為習慣教育的力度和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澍.養成好習慣 形成好素質——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8(20).
[2]沈燕萍.論如何基于家校共育理念開展學生德育工作[J].新課程(小學),2018(10).
作者簡介:
張銀生,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