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學習都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學好信息技術就成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擁有高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成了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評價標準。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關鍵,在這一階段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探討了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方式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
一、 引言
部分傳統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更新緩慢,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革創新,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二、 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領域中,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時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須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才能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現階段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一些的問題,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硬件設備短缺,師資力量不豐富,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在逐漸降低,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課程的開發者,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步伐,對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培養出全能型人才。
三、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觀念落后
現階段部分中學信息技術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將基礎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學生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記憶。由于實踐操作機會比較少,導致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課堂上完全是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導致氛圍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嚴重受挫。信息技術課程雖然納入升學考試中,但是所占的比值不是很高,部分教師和學生都不夠重視。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資源與設備投入的資金力度也嚴重不足,教學條件有待完善,很多教師的教學熱情也十分低,導致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
(二) 教學內容更新慢
現階段很多中學采用的信息技術課本都是幾年前就開始使用的,部分教程內容一直沒有更新,無法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步伐,做到與時俱進。隨著時代變化日新月異,社會對于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過于依賴課本內容和教學大綱,缺乏現代觀念,無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 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接觸時間都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應當展開因材施教,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教授,忽視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和提升。也沒有針對每一位學生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案、課堂任務等,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四、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方式
(一)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首先要招聘經驗豐富的專業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求其是該專業畢業的學生,而且還有從業經驗,具有極強的責任心、職業素養等。其次要積極鼓勵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參與到培訓教育中,積極豐富自身的專業基礎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還要定期與其他教師展開交流討論,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技巧,通過合作實現共贏。最后還要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技巧和方式,通過不斷分析,不斷總結,不斷歸納,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此外還要積極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上網查閱更多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及時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融入現代觀念,做到與時俱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 優化教學方式
首先,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將課堂主體歸還于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留有充分獨立思考和獨立討論的時間與機會,還要為學生留有充分實踐操作的機會和時間。其次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有一個全面充分的了解,遵循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大綱和課堂任務,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最后教師還要充分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采用靈活高效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鼓勵學生質疑,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分析、討論與解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教師在教授《編排文稿》時,就可以將學生科學合理分成四到六人的小組,然后將準備好的電子小報展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問這是用什么軟件做的?你們想做出這樣漂亮的小報嗎?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在動手操作、思考交流、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構架。
(三) 加強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的建設
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是開展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活動的前提,因此院校領導就要加大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讓教師積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設施和資源,將其價值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且將信息技術考核納入日常考核范圍中,引起學生的充分重視,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五、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傳統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一直無法得到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其次要優化教學方式,最后要完善教學條件,才能充分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彩虹.淺談關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8(13):108.
[2]王愛生.王曉剛.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一些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8):21.
[3]史振嬌.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65):180.
作者簡介:
賀爾靜,貴州省興義市,貴州省興義市則戎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