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高中物理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新,教師在教給學生具體的物理知識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學習方式進行具體培養,其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就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在物理教學中,由于題目的設置以及問題本身的特點,學生有時需要采取逆向思維來解決相關題目。因此這更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灌輸這種思想。本文就依據自身教學經驗,對高中物理教學中逆向思維的培養進行探索,并對此提出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逆向思維;教學策略
逆向思維與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具有不同點,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一般會由問題本身出發,進而將答案解答出來。但是在有些題目中,采用這種常規的思維方式會有一定難度,并且很難解決出相應的問題,這時就需要采取逆向思維進行思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解決相應問題。這在物理學習中應用比較廣泛,并且培養方法也具有多樣性,因此更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探究和實踐,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思考習慣。
一、 合理利用常規問題,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學到一些新的物理定律以及其他需要證明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都為學生的思考和學習增加了一定難度。尤其是對于一些定律的應用,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大難度。物理不同于以往學習的其他學科,教師如果僅僅讓學生記住相關公式,在做題時直接進行套用,那么這種方法所能解決的問題范圍是很小的,而大多數的物理題目都需要學生先進行思考,然后從中撥絲抽繭,找出具體的應用策略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才能真正將問題解答出來。這也是學生在思考和應用時的一大難點,同時也是日常訓練的重點。這種對于問題的探究性也決定了學生不能僅僅依靠常規思維解決所有問題,在必要時應當學會采用逆向思維來更簡便的理解和解決題目。
例如學生在做“勻減速運動”的相關題目時,教師如果讓學生解答這一題目,學生最開始的思考習慣是,通過題干中所給的條件來一步一步地寫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在實際的做題過程中,學生如果閱讀了題干內容,很可能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即所給條件不充分,解答不出具體的答案,或者學生需要思考更多的步驟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灌輸這樣一種思想,即將題干內容進行轉換。學生可以試著把題目中所描述出來的末狀態變為它的初始狀態進行思考,這時就將加速運動轉換成了由運動開始的勻減速運動。這一解答問題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減少相應的運算步驟,使題目變得更為簡單。雖然這一轉換過程可以達到這一目的,但是要想做到這一步,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不斷地訓練,才能在看到題目時找出更加合理和簡便的方法來解決相應問題,而這一過程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培養的重點。
二、 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習鞏固薄弱知識點
在物理教學中,除了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外,讓學生個人對問題進行探究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代表他們真正掌握了這些內容。但是由于物理知識十分繁雜,學生不可能僅僅依靠套用公式就解決所有問題,在更多的情況下他們需要對問題進行變式,以更好的對應自己所學的知識點。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并因此爭論不休。這是一個良好的現象,說明學生對這些問題有個人的思考,但是這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熟練,因此教師就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教師可以采取逆向思維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和理解知識。
例如學生在學習“力的分解”這一內容時,學生在做相應練習時,如果僅僅從力的分解這一角度來思考問題,那么他們會發現,“解”可能有很多個,并且學生很難一一分辨;但是如果他們將問題進行轉化,從題目中所給的選項來思考問題,將力的分解問題轉化為力的合成問題,那么題目就會變得更加清晰明了。并且學生對于“力的合成”的掌握程度通常比“力的分解”要好,利用這種方式所解答出來的題目答案也會有更高的正確率,從而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果采用常規思維不能正確解答問題,不妨就利用這種方式,讓他們從另一角度,以自己更為熟悉的方式解答出相應問題,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三、 合理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實驗作為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應當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許多課程內容中,教師都需要利用實驗來為學生驗證相關的理論知識,這一方面可以使教學內容有更多的信服感,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但是教師如果僅僅將課本中的實驗內容進行重復驗證,則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依照課本內容進行的實驗操作過程也不能在教學方式上給予學生以教學的沖擊力,讓他們產生更深刻的印象。由此教師可以在實驗過程中應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即將實驗驗證的結論作為條件,看是否能夠反推出實驗操作的步驟,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電磁感應”這一內容時,教師如果依照課本內容可以驗證“電流可以形成磁場”,但是如果將這一結論反過來,那么試問學生,磁場能否產生電流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具體應當如何還需要用實驗來進行驗證。學生由此而自己設計了實驗過程,并且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具體探究。逆向思維使學生將原有的實驗操作步驟進行改良,從而進行新的實驗,這在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并且對相應知識進行了具體探究。學生在學習其他問題時也可以應用這一方法,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培養發散思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由逆向思維而引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究,不斷從物理學習中尋找到樂趣。
四、 結語
通過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如果能夠將這一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的教材內容有效結合,那么對于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能力具有很大幫助;并且這種方式也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讓他們通過某一內容提出更多問題,進而以自己的基礎知識逐步解決它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和學習樂趣,讓學生都能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許亞偉.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7(8):73.
[2]宋淑飛,李兆鋒.換一個方向思考,有一些驚喜收獲——例談高中物理中的逆向思維[J].高考,2017(18):48-49.
作者簡介:
朱春榮,遼寧省葫蘆島市,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