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創新人才。那么,如何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的思想自由地飛翔,讓他們的情趣盡情地展現?下面是我的一點探索:
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發言的學生寥寥無幾,這樣不僅弱化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平時我們不妨把微笑帶進課堂,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建立起一種“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把課堂氣氛搞得輕松些,摒除學生內心的“畏師感”,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上大膽發言,這樣學生才敢開口說話,在思維的碰撞中才能更好地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如講《滿井游記》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擬訂了這樣一個話題:袁宏道的官職較小,也很清閑,可他是不是像柳宗元那樣傷感、憤懣?學生和我以聊天的方式來分享學習體會,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盡情地發表自己的言論,我們一起分享、探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了思考與創新。
課堂評價是一門學問,既要準確得體,又要有真情實感。評價的方式有多種,因人而異??梢杂谜Z言激勵,也可以用無言表達。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擁抱、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一次握手的感激,這些小小的動作,就能讓學生感到滿足,獲得幸福感,也足以讓學生動情,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放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講《愚公移山》時,教師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確性,然而學生有逆向思維,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對有創建的答案給予更高的評價,有利于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通過一題多問,一問多答等方法,激活課堂教學,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將時間還給學生,尤其是還給學生自主學習、咀嚼思考、自練自改的時間。同時,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活用課本、走出課文,讓課內長骨,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宏圖。有的課文非常適合編成課本劇在全班上演,如《晏子使楚》。在課堂上,學生們把講臺看作舞臺,把歷史人物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學生們自編自演,上臺講解的過程充分調動了他們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尤其是創造力。另外還可以變換角色,讓學生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改善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在策劃組織安排一些活動時,盡量由學生自己完成,出黑板報,出手抄報,組織小記者采訪等都可以這么做,這樣學生的創造性必然能得到盡情發揮。
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它才能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