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蓓蓓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對小學生強化寫字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低年級的寫字教學尤其要抓好起步,夯實寫字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學習、觀察、實踐與反思,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寫字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寫字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寫字興趣的激發。
1.豐富多彩的寫字活動對兒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在班級墻裙布置中,舉辦“小小書法家”優秀寫字作品展覽。既充分肯定了在寫字教學中的優秀生,大大激發了這些學生的練字積極性,促使他們再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學生,讓其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2.《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其學習的樂趣。在寫字教學中,穿插一些游戲活動,如開火車,摘蘋果,小老師領讀等。既激發了學生寫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識字能力。如學生開始寫“捺”時,總也寫不好,我就和學生們玩了一個“身體變字”的游戲,學生把腿伸出,小腳踢出,從身體的這一動作中,既學到了寫“捺”的方法,注意到“捺”要有小腳,又嘗試到了創造性學習的樂趣,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小學生都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師,自然在無形中就會模仿教師寫字,所以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有著特殊的影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教師做到以身示范。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切實、最形象、最生動的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老師的寫字動作,親眼看到起筆、行筆、頓筆和收筆的全過程,直觀地感受到運筆的輕重力度和間架結構的安排,能領略到書寫漢字的韻律美和漢字的結構美。因此,教師在板書和批閱作業時,要整潔、端正地書寫,而且起筆、運筆的筆鋒也要凸顯出來,這樣無形之中把自己變成了一面鏡子,切實起到表率作用。這樣,對于教師,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寫字姿勢,提高寫字水平,對于學生來說更使他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寫字“標本”,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在寫字教學中要努力教會學生科學的寫字方法。這樣,在以后的寫字過程中達到得心應手的效果。
1.學會觀察。我認為,除了觀察字形、觀察筆順之外,還要重點指導學生觀察關鍵的筆畫,觀察落在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這些筆畫確定了,那么整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基本上確定了。
2.學會比較。在練字的時候就應該做到反復比較、反復推敲。如在教二年級下冊《識字2》時,學生反復比較“柏”與“皇”,學生得出左右結構的“白”偏長,上下結構的“白”偏扁些。寫字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學生要與范字進行比較,找出不足,找出差距,在比較中進步。
3.學會領悟。在指導學生書寫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悟”出漢字的書寫特點,漢字的構造有一定的規律,如:左小右大,上小下大,上緊下松等等。各種結構形態的漢字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讓學生歸納出書寫要點,才能幫助他們準確把握書寫規律。為寫好漢字打下基礎。
德國教育家斯多克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寫字作業批改時,盡可能地多獎勵紅圈圈,讓學生盡可能地擁有知識,盡可能地感受成功和尊重。再寫上評語“你寫的字太美麗了!”“字和你一樣,越來越美了!”“你可真是一位小書法家,繼續加油啊!”——這樣的評價,讓學生在寫完字后學會認真審視自己或他人的學習成果,在評價中培養對漢字的審美能力;在評價中學會贊賞自己、贊賞他人,增強自信心;在評價中也逐步意識到自己存在著不足,能夠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中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寫字本身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勞動,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低段學生的易變性比較大,教師要從自身,從學生的身性發展出發,運用三心(耐心、恒心、信心)來有效地抓,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真正提高正確書寫漢字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