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藝 周赳



引言
纖維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從單一走向多元,通過交叉融合不斷衍生出新的創作理念,越來越多的纖維藝術從業者開始從音樂中尋找設計靈感。音樂藝術與纖維藝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形態,在構思過程、創作手法、外部形態上均存在很大差異性,但兩者存在“既統一又對立的關系”,具有相通的美學特征。在進行音樂主題纖維藝術創作時,把音樂作為設計元素與靈感,將音樂感知融入到纖維藝術作品中,以此來提升纖維藝術的立體感官體驗。
一、音樂藝術與纖維藝術的融合法則
(一)審美共性構筑融合基礎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審美性是其區別于其他非藝術門類最重要的特征。任何一種藝術作品都是人類以美的規律創造出的產物,在審美性質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不同藝術間的審美共性幫助創作者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了解美學內涵,將藝術美感有機結合,并為藝術交融提供創作思路。音樂藝術與纖維藝術間有著割舍不斷的內在聯系,把音樂融入到纖維藝術中具有可行性,利用其審美特性上的共性,將音樂藝術元素轉換為纖維藝術元素,用纖維美感詮釋音樂美感,使得纖維制品擁有獨特的藝術體驗。音樂藝術和纖維藝術之間的審美共性,成為音樂主題纖維藝術創新設計的基礎與紐帶。
(二)藝術情感成為創作核心
藝術是以情感為核心的感性形式,藝術作品寄托著人們的情感。蘇珊.朗格認為,藝術形式是對人們生命情感的符號抽象,與人內在的生命情感形式存在異質同構的關系。從符號學角度看,音樂藝術和纖維藝術是表現生命情感的不同符號形式,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符號語言.情感是音樂藝術和纖維藝術的核心,也是音樂主題纖維藝術由音樂作品轉換成纖維作品的創作核心。纖維藝術創作者作為情感的中轉站,將情感從音樂作品提煉加工后注入到纖維作品中,創作者的理解感悟與審美水平對音樂主題纖維藝術創作十分重要。
(三)同構聯覺搭建設計橋梁
聯覺是指人們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活動,而同構聯覺是指不同的感覺刺激產生相似或相同感覺的現象。同構聯覺是音樂與表現對象之間進行中介轉換的基本環節,以情感為心理動力,利用感覺之間的相通聯系,使審美特征在各種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轉化。在審美過程中,音樂給人帶來的聽覺體驗引發感官聯動,使欣賞者看到由線條、色彩、造型構成的視覺形象,最終獲得精神層面的思考和想象。音樂主題纖維藝術就是借助纖維材料和紡織科技進行音樂形象再加工,利用同構聯覺的原理,將聽覺意象轉換為視覺形象,將音樂作品給予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凝結成纖維作品的形態.
(四)需求理論引導產品設計
馬斯洛需求理論闡述丁人類需求發展的規律,也為纖維藝術發展和纖維產品設計提供啟示。從實用性到情感性,纖維藝術制品因人類需求變化而進行演變。在生理需求階段,纖維制品幫助人們遮羞蔽體、抵御寒冷;在安全需求階段,功能性纖維制品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在社交需求階段,纖維制品的流行趨勢成為人們追捧的熱潮;在尊重需求階段,欣賞購買高品位的纖維藝術產品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在自我實現需求階段,獨一無二的纖維制品幫助消費者打造自我形象體系。消費者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和審美水平推動著纖維藝術與其他門類藝術進行交叉融合,也引導纖維產品消費市場進行轉型升級。音樂主題纖維產品順應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產品設計趨勢,融合音樂藝術與纖維藝術,具有多重藝術美感和情感體驗,滿足人們對于音樂的自我主張與情緒感受的表現需求。
二、音樂主題纖維藝術創新設計方法與實踐
音樂藝術與纖維藝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將不同范疇的兩門藝術巧妙地進行轉換是創新設計的關鍵所在。根據藝術感官轉換主體的不同,音樂主題纖維設計方法可分為主觀感受法、編程處理法和樂譜轉換法三種方法。主觀感受法是通過創作者自身感受直接轉換為設計元素進行創作的設計方法,而編程處理法和樂譜轉換法分別依托計算機程序、音樂曲譜首先進行音樂元素解碼,然后再進行二次創作的設計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始終把握“情感”這一創作根本,利用不同的設計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設計方案,為音樂主題纖維藝術設計提供最優選擇,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
(一)主觀感受法
人們在欣賞一首樂曲時,聽覺觸動情感體驗,情感引發視覺聯想,常常能在腦海中“看”到畫面。音符是音樂圖像里的點,起伏不走的旋律線構成了畫面中的線條,而樂曲音色和音樂情緒衍生出色彩,音樂就這樣通過其抽象的藝術語言在人的感官體驗里構建了一個可視的音樂意象。利用主觀感受法進行音樂主題纖維藝術的創新設計,就是把創作者產生的音樂感受轉換為纖維藝術設計元素,把音樂畫面從腦海中搬到纖維制品里,讓音樂在“可聽一可感一一可看”中進行轉換。
王觀感受法以創作者自身感受為轉換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剖析音樂作品,創造出飽含音樂情感的纖維作品。從音樂情感中確定纖維作品的精神內涵,從音樂形式的旋律線中尋找纖維的造型輪廓,從音樂音色中感受材質肌理的碰撞,從音樂元素中獲取音樂圖像的排列規律,利用音樂作品構建設計創作的環境氛圍。每個創作者音樂體驗不同,主觀感受也隨之不同,導致創作中沒有固定的規律和法則可循,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音樂情感必須是創作的根本。運用主觀感受法創作的纖維作品充滿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目前常見的音樂主題纖維作品大多是運用這種方法。
以《歡樂頌》作為靈感音樂,利用主觀感受法進行了音樂主題纖維藝術的設計實踐。《音樂之花》的系列設計(如圖1a),榮獲“紅綠藍杯”第九屆中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大賽機織服用織物組一等獎。創作設計時認真聆聽靈感音樂,細心感受音樂作品《歡樂頌》中蘊含的情緒變化,并結合創作背景把握作品內容和情感主旨。結合音樂線性旋律和曲調起伏,將自由博愛、歡快清澈的浪漫主義情懷注入圖案形象中,將音的強弱感受融入到凹凸有致的面料肌理中。在視聽轉換和紡織技術的幫助下,音樂作品通過纖維面料更加立體地展現形象、吐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