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華
摘 要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加強內審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面對新常態下的企業內審工作的常見問題,需要針對其管控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探究與分析,找到適合企業發展進步的道路,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助企業完成經濟追求目標,促進其長遠進步發展。
關鍵詞 新常態 企業內審 應對舉措
一、引言
企業內部審計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基本構成部分,主要是針對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以及評價、咨詢等相關工作,將企業的經濟實力提升,展現其社會價值。因此圍繞現階段的企業可持續化發展的基本目標,需要圍繞現代企業的經濟實力發展需求,保證企業發展進步能夠適應社會變化,及時進行內部的調整或改進,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與創新實踐能力。
二、經濟新常態常見問題以及企業所面對的挑戰
經濟新常態屬于一種經濟結構的對稱式的形態,這種形態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形式,是圍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所開展的。經濟新常態不屬于總量經濟,所以與國家宏觀控制的GDP等經濟規模化發展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在新常態之下,可以通過企業的經濟實力增長去助力企業的長遠發展。結合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形勢以及國家宏觀管理的基本目標,能夠滿足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將社會各個層面以及企業參與的各個環節進行調整改進,創造一條特殊的企業發展道路。
企業內審工作主要是一些大型企業的內部管理所必要性的構成環節,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內審工作需要積極應對社會時代變化情況,將審計以新的方式方法去促使各個部門、員工做好自己的崗位基本工作,才能將企業內部的整體工作模式及時的進行調整,開展更為系統性、全面性的專業工作指導。
內審工作本身就是圍繞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工作開展的,所以當經濟格局調整之后,無論是經營者還是所有者,都能將資本運作工作落實到位,才能將強化管理的工作模式達成,給內審工作提供一個更為優質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優化工作方案,提升企業單位的內部工作管理能力。
所以圍繞企業審計工作的基本目標,企業單位有責任將各項工作的排查以及反饋、服務等工作落實到位,將個人的意識、能力、思維等逐步轉變,給企業提供一個創新發展的動力。
三、現階段的企業內審常見的問題
企業內審能夠給企業高層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撐引導作用,無論是對財務管理還是業務管理,都是需要通過內審進行推進的。但是在開展實踐工作期間,還需要將工作環境、崗位職能、技術要求等條件進行綜合,由于外界帶來的不可控因素相對較多,導致企業如果存在內審工作問題,很難及時的找出調整方案,這樣現代化企業的要求也會受到阻礙。對此內審常見問題本文將開展分析討論如下:
(一)內審專業人員缺失
內部審計一般都不是由專業工作人員所落實的,都是由企業的管理人員進行調用,從其他的業務部門轉崗參加相關的內審實踐工作。經過統計以及研究證明,多數內審工作都是由財務管理部門員工進行處理。由此證明針對內審專業性的要求,很少有企業能夠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那么就會導致標準化、獨立性、客觀性、專業性的內審工作目標很難達成。當內審工作人員受到專業性以及職業性的限制要求,那么就會對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態不明確,很難根據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及時的進行工作調整。當工作人員缺乏審計意識且對內審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那么就很難達成審計工作的目標要求,不利于企業的長遠進步發展。
(二)內審思維模式固化
內審工作在實踐落實期間,需要將一些核實、檢驗工作有效落實,同時將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與各個階段的審計緊密結合起來。所以結合目前的經濟體制,內審工作需要對利益的所有者進行有效性維護,企業的經營管理是需要有力的保障條件的,審計工作的定位、審計構架、審計模式,都需要圍繞企業長遠發展目標進行,深度落實內審工作的基本職責,做好于各個部門以及管理層之間的協調。
(三)內審機構設置不全面
內審機構設置不全面,那么就會導致內審工作的獨立性缺失。企業的內審的機構設置不夠全面,那么其直接管理的部門或管理的范圍都很難及時的界定出來。且在開展具體的實踐工作期間,多數企業單位內審機構未能完善建立,這是整個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是在一些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企業管理過程中,相較之下其內部審計結構設置合理,且屬于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進行管控,那么就會保證其內部機構設置較為合理化,那么其他部門就沒有權利進行限制,所以在實踐工作期間能有較強的獨立性,工作就會更加具備針對性與有效性。所以縱觀我國的內審機構設置,由于參與管控協調的上級領導部門,會因為董事會、總經理等方面的職責要求,導致內審工作受上級干擾影響,不能獨立完成,由此導致內審工作對各個部門的監督引導也缺乏相應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四)內審質量不達標
內審質量不夠主要是受制于內審管理實際能力的,為了保證審計工作能夠順利推進,所以基礎的審計質量的管控能力是必要條件的。工作人員需要對審計工作常見的風險問題進行把控,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以及專業意識,避免因為審批流程設置或檢查環節設置存在問題,而導致內部審計的客觀性、全面性、獨立性受到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內審成果轉化應用,導致企業的服務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很難協調起來。
四、新常態下的企業內審工作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重視良好工作環境建設
要想做好企業內部的內審工作環境建設,需要將審計確認、審計規劃目標制定出來,幫助企業通過系統性的組織與管理將審計工作的組織引導能力發揮出來。經濟形態之下需要企業的全過程管理都在一個動態的模式之下,及時將各項工作信息內容更新發布。當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建立起來,整個工作流程以及工作目標也能及時進行發展戰略以及目標的建設。當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能夠圍繞整個工作效率以及戰略發展目標進行,那么一些企業管理的工作內容需要及時進行風險管理,這樣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以及針對性也能進一步的保障起來。
(二)重視員工責任心引導
在開展內審工作期間,需要將審計工作的核心價值觀念及時進行傳遞,讓員工能夠認識到自己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職責,將員工的實踐工作的責任心逐步提升。當審計人員具備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念,那么審計的基本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各項工作都是圍繞企業發展目標進行。審計工作需要將企業經營管理的側重點展開,將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的業務以及管理范圍進行調整,這樣內部的管理工作制度就會將內部的管理工作協調起來,企業的防范的風險問題以及工作效益也能逐步提升。
(三)做好內審人員的創新意識引導
員工在進行內審期間,需要圍繞審計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內審工作能夠根據新常態下的審計對象以及業務要求進行轉變,相應的內審工作的困難性也會逐步增強。所以需要結合內審工作的獨立性、全面性的基本要求,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將審計的措施方法合理應用,創新審計工作基本形式,能夠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處理,這樣就能將審計對象進行工作調整以及完善,當遇到審計對象存差異性的問題,或者管理者的工作身份的不同,那么審計就會在執行階段能夠具備良好的依據條件,在審計期間的相關問題也能及時的進行處理,完成工作目標要求。
五、結語
新常態之下的企業內審工作,需要根據市場經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給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為長遠戰略發展目標達成提供一定的保障依據條件。當審計部門建立起來同時還能依據制度內容及時提供服務并提供相應的咨訊,這樣就能將新經濟常態下的內審工作的專業性發揮,提升企業的發展能力。
(作者單位為綠地遼寧投資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朱培德.新常態下企業內審工作的應對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3):155-156.
[2] 鄭婷.試論經濟新常態下國企內部審計職能及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貿實踐,2018(10):129.
[3] 郭衛鋒.經濟新常態下提升建筑企業內審工作質量的措施[J].新經濟,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