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瑋
這幾年,隨著人們對頭發越來越重視,植發這個詞也火了起來。我采訪到的人對植發態度各異,有人避之不及、面露尷尬,有人觀望猶疑,還有人沖鋒在前,覺得“頭等大事”不能耽擱。
2017年全國的植發市場規模已達到92億元,較上年增長了約一倍。二十多年前植發剛進入中國時更多是面向中老年高端人群,如今,“植發大軍”已呈現年輕化、低齡化態勢。植發人群中,既有一如既往“禿如其來”的男性主力軍,又有近些年來為了美來做發際線等新增的女性力量。
一次植發要至少花費上萬元,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麗的迫切追求下,費用已不是被考量的絕對因素。植發的火爆也與商家的市場化運作、概念炒作不無關系。地鐵車廂、公交車身、電梯間或網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推送,難免不讓人心動。
因為植發需要取用消費者本身的毛發資源,是個拆東墻補西墻的過程,確實需要慎重考慮。《中國雄激素性禿發診療指南》中,植發只被指適用于中重度脫發,并且在藥物治療1年后沒有改善及重度脫發的人群。在我的采訪對象中,既有對自己植發效果感到滿意者,也不乏因后枕部資源過度開采,種植區卻“寸草不生”“亂草叢生”的失敗案例。
植發在中國仍屬未成熟的行業,在這一片產業藍海中,無數商家涌入,魚龍混雜。對技術的過度商業化包裝讓植發患者無所適從,專業植發人員的缺乏讓植發手術的安全性、美觀度難以保證,這一行業亟待規范。
對于有意植發者,我想提點建議:去正規的醫院,最好是公立醫院去看看自己需不需要、適不適合植發,需要量是多少,因需求而定。要知道植發是為了給自己增加美的砝碼,但更重要的是,手術安全的底線不應被擊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