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秀華


[摘要] 目的 觀察格列美脲聯合沙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該文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信封法將其隨機分入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選擇單藥使用沙格列汀片,而研究組除了按照與對照組相同的用法用量使用沙格列汀片,同時聯合使用格列美脲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濃度以及空腹胰島素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進行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2型糖尿病的治療上聯合使用格列美脲、沙格列汀兩種藥物可以取得比單用沙格列汀一種藥物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兩種藥物均有較高的安全性,聯合用藥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因此臨床可以放心使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沙格列汀;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8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a)-0085-0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常見分型,其與Ⅰ型糖尿病在發病機理存在著明顯的不同,相較于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發病率更高,治療方法更加繁多[1]。目前,治療2型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飲食運動療法、健康教育,等等,其中以服用降糖藥最為常見[2]。該文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試探究格列美脲與沙格列汀對2型糖尿病的聯合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信封法將其隨機分入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具體資料為:研究組:①性別:男27例,女13例;②年齡:37~73歲,平均(55.19±13.26)歲;③病程:3~19年,平均(11.02±6.13)年。對照組:①性別:男26例,女14例;②年齡:39~71歲,平均(55.46±13.11)歲;③病程:2~20年,平均(11.15±6.26)年。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與病程年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可采取統計學對比。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病程不少于1年;③病情穩定且無其他嚴重并發癥;④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⑤患者完全了解研究內容并出于自愿簽署了相關協議,醫院倫理委員會也批準了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Ⅰ型糖尿病患者;②合并有酮癥酸中毒或肺酮癥高滲綜合征等急性并發癥;③心、肺、肝、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④合并有嚴重疾病,如惡性腫瘤、全身感染等等;⑤妊娠哺乳期女性;⑥對研究中涉及的格列美脲、沙格列汀等藥物有過敏史。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單藥使用沙格列汀片(國藥準字:H2011 0229;規格:2.5 mg/片),于每日早餐前30 min口服,1次/d,5 mg/次,連續服用3個月。而研究組除了按照與對照組相同的用法用量使用沙格列汀片,同時聯合使用格列美脲片(國藥準字:H2001057;規格:1.0 mg/片),同樣于每日早餐前30 min口服,1次/d,初始劑量為1 mg/次,隨后可根據患者的血糖變化調節具體劑量,但單日最大劑量不得高于6 mg,其療程與對照組相同,即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濃度、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胰島素)以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低血糖)發生狀況。其中糖化血紅蛋白濃度、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以糖化血紅蛋白儀進行測定,而空腹胰島素以酶聯免疫法進行測定。
1.4? 統計方法
此次研究所收錄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數據均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該研究中計數資料的表示形式為[n(%)],進行χ2檢驗。而計量資料的表示形式為(x±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后的血糖指標
治療后,研究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濃度以及空腹胰島素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生狀況
研究組有1例患者惡心,1例患者嘔吐,無人低血糖,總發生率為5%;對照組有2例患者低血糖,無人發生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總發生率同樣為5%。兩組進行不良反應發生狀況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與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均有密切聯系,這種代謝性疾病主要分為Ⅰ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兩種,其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數約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數量的90%以上[3],且大多病程已超過1年,對于這些患者,臨床主要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而該文中對照組單藥使用的沙格列汀片是一種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其對二肽基肽酶-4有著非常高效的抑制作用,被研究證實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其區別于既往存在的磺胺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物[4],是一種內源性的腸促胰素,可以延長腸促胰素的作用時間,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時不會使患者出現低血糖等不良反應[5]。而研究組加用的格列美脲片則是磺脲類降糖藥,其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合成,使機體組織攝入更多的葡萄糖糖,令胰島素分泌更多,其作用于胰島素細胞的K-ATP通道[6-7],可以控制鉀離子的內流,進而有效調節胰島細胞和磺脲類藥物受體蛋白之間的結合,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其同樣可以有效降糖,并且不良反應較少發生[8-9]。見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濃度以及空腹胰島素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在2型糖尿病的治療上聯合使用格列美脲、沙格列汀兩種藥物可以取得比單用沙格列汀一種藥物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對照組與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為5%,可見兩種藥物均有較高的安全性,聯合用藥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10],因此臨床可以放心聯合使用格列美脲、沙格列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