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斌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49—01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漢語言發展的精華,它自身具有的凝煉含蓄的語言及優美的意境,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很多古詩詞名句都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的有效方式。
一、發揮好古詩詞品德教育的切入點優勢
1. 借助古詩詞教學,進行愛國教育。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表達情感方式不同,古人常會借助詩來言志,每首精練雋永的古詩詞,展示的不僅是詩人的才華與才智,更是詩人對自己志向及理想的體現。就從我們所熟悉的唐宋詩人所寫的古詩詞來看,他們所作的古詩詞中,都體現出了極強的高尚情操與愛國精神。就以南宋詩人陸游為例,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他的《示兒》,此詩以簡單的28個字,將詩人的堅定信心充分展示了出來,此種愛國情懷,正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能使學生從小具有愛國精神,真正在小學生的心靈深處鑄入民族之魂。
2. 借助古詩詞教學,陶冶審美情操。古詩詞看似難以理解,但它具有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對于凈化學生心靈、提升學生品味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發展,從始至終都在追求具有高雅潔之美的文化,這在古詩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明確古詩詞在教學中的地位,并要合理借助古詩詞教學來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比如在學習《芙蓉樓送辛漸》一詩時,老師不要急于講解此首詩表達的情感,而是要給學生播放與之相應的視頻情境,讓學生將視頻與詩結合起來進行朗讀與感受,真正感受作者此種冰清玉潔、為官清廉及純潔無私的磊落品格,讓學生在此學習氛圍中得到熏陶,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及素養。
二、發揮古詩詞的好教材優勢
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古詩詞中有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素材。以《題西林壁》為例,這首詩是作者在直觀觀察廬山之后寫下的古詩詞,尤其是其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給學生播放近距離的廬山圖片,引導學生根據此詩中的“遠、近、高、低”四個詞語來對其進行觀察,感受作者對廬山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此種方式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寫此詩的目的所在,即認識一個事物并不是簡單的,必須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從一時一地的片面中解脫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掌握觀察的技巧,即觀察事物不僅要細致,還需要看與思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的根本所在,為后續寫出獨樹一幟的作文奠定堅實基礎。
2.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對于小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而言,想象力是最不能缺失的,它不僅會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會影響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借助古詩詞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為古詩詞中較多詩詞都具有創新精神。以《望廬山瀑布》為例,其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作者的想象力充分發揮了出來,當讀完之后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此教學過程中,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就需要老師給學生講解各種詩中的意境,讓學生在意境中去體會詩人的立意新奇、構思巧妙、想象角度等,并要促使學生遷移出新的想象內容。
三、發揮古詩詞的美育好幫手作用
小學語文古詩詞將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具有審美功能,是學生接受審美熏陶的重要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由于年齡及學習認知的特點,還不能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無論是對好壞、美丑或是善惡,都是以表面現象來判斷的,很難體會其內在的美與價值。這就需要老師巧妙借助古詩詞教學來實現美育教育目的,因為古詩詞中蘊含的含蓄情感,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感受詩人的意志和情感,潛移默化地接受美育教育。此外,老師還要善于發揮古詩詞的講評作用,不斷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審美視野,讓學生不斷接受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具有較強的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不僅能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還可以促使學生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發展。因此,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選擇正確的古詩詞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最積極的指導,讓學生真正感受與領悟古詩詞中的意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