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山
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污水的治理愈發重視。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由于其具有經濟環保、高效節能等諸多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的處理。該文介紹了曝氣生物濾池的原理、濾料的選擇以及對氮磷的去除工藝,并探討了溫度、pH、水力停留時間、反沖洗等因素對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污水處理;曝氣生物濾池;脫氮除磷
中圖分類號:U664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用水、工業用水量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愈發重視污水的治理。如何高效地處理污水,控制污染,已成為目前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曝氣生物濾池由于具有占地小、成本低、效率高且抗沖擊負荷等優點,已在城鎮污水、工業廢水及農村污水處理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1 曝氣生物濾池的原理
曝氣生物濾池本質是一種固、液、氣三相共存的生物膜處理工藝。裝置頂部具有布水系統,用以將污水均勻地分布到濾料的表面,液滴狀的污水得以與氧氣充分接觸,污水由上至下流經濾料,最后從裝置底部排出,或在系統中循環利用。在此過程中,微生物在濾料表面歷經附著-脫附-再附著的過程,直至形成一層不再脫附的穩定生物膜。同時由于膜內存在好氧區和缺氧區,會不斷更新,保持較高活性。當污水流經生物膜時,污染物得以去除。
2 曝氣生物濾池的運行
2.1 濾料的選擇
濾料是曝氣生物濾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可以分為以下3個方面:(1)微生物生長、附著的場所,讓微生物在處理污水過程中得以增殖和更新;(2)提供污水流動的通道,創造良好的水利條件,提高傳質速度;(3)通過截留作用,將進水中部分懸浮物截留在濾料表面或空隙內,降低出水中的懸浮物濃度。選擇濾料時,應充分考慮比表面積、孔隙率、材質及形狀、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說,較為優質的濾料應具備以下特點:(1)比表面積大,便于微生物掛膜生長;(2)有較大的孔隙率,污水流經濾料時水頭損失較小,以便節約能耗;(3)質輕,且滿足一定的機械強度;(4)材料便于獲得,成本及運輸費用較低。然而,很難有濾料可同時滿足上述優點,因此通常要根據進水水質與水廠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適合的濾料。
目前較為常用的濾料大體分為以下幾種:(1)粒狀濾料,較為常用的濾料之一,最早出現并一直沿用至今 。當前較為流行的有錳砂、無煙煤、石英砂等。(2)不規則多孔濾料,孔隙率大,理化性質好,可以在多種場合使用,應用范圍廣泛。其中鮑爾環和拉西環為目前最為常用。(3)蜂窩或波紋板濾料,一種較為新型的濾料,一般采用玻璃鋼或塑料。
2.2 脫氮工藝
我們已經知道,若要完成脫氮過程,需要歷經硝化和反硝化階段。污水中的無機氮經過氨化作用變為氨氮,再經過亞硝化及硝化作用變為硝態氮,最后經由反硝化作用被還原為氮氣。由于曝氣生物濾池中存在好氧區和缺氧區,可以實現脫氮。但當污水總氮濃度較高時,出水中的總氮含量有時難以達到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為了進一步降低總氮含量,可以使用曝氣生物濾池與后置反硝化濾池的組合工藝。李東通過實驗發現,后置組合工藝對總氮及氨氮的處理效果良好。二者的去除率可分別達到87.32 %和97.07 %。雖然該組合工藝對含氮量較高的污水處理效果良好,但在處理含氮量較低的污水時則需要額外補加堿度。因此可根據所要處理污水的含氮量,決定是否選用組合工藝。
2.3 除磷工藝
曝氣生物濾池中總磷的去除率較低,一般為40 %~45 %。要想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后續還需進行化學除磷。化學除磷法通過投加藥劑 ,絮凝、沉淀剩余的磷,并可利用生物的過濾效應,去除50 %的剩余磷。通過化學除磷,可將除磷率提升至85 %。研究表明化學除磷后,出水中的總磷含量可降至0.8 mg/L。
3 曝氣生物濾池的影響因素
3.1 溫度
溫度會影響水處理微生物的活性與增值速率,故曝氣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亦與溫度有關。以脫氮過程為例,硝化菌與反硝化菌的適宜溫度分別為20 ℃~30 ℃和20 ℃~40 ℃。當2種微生物處在適宜溫度范圍內,脫氮效率隨溫度的上升而提高。胡婷等人通過試驗發現,在27.3 ℃時的脫氮效率最高,為91.1 %。而在溫度過低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與增殖速率均下降,脫氮效果較差,水質難以滿足要求。
3.2 pH
與溫度類似,pH值的變化也會影響曝氣生物濾池的處理效果。由于水中微生物對pH的變化很敏感,因此要保證總氮、總磷、COD等的去除率,就要讓水中微生物在適宜的pH下工作。一般來說,當pH在7 h~8 h的范圍內時,處理效果最好。工業廢水的pH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工藝,生產工藝不同,pH也會有較大差別。當工業廢水的比例較大,進水pH值難以達到最優pH值時,應在曝氣生物濾池前加設調節池。進廠污水先進入調節池,因稀釋、中和等作用使pH趨近中性后再流入曝氣生物濾池,不但可提高污染物去除率,還可保證系統的穩定性。
3.3 水力停留時間
水力停留時間是影響曝氣生物濾池處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其對氨氮的影響效果尤為顯著。處理氨氮的硝化菌是一種自養菌,使用無機碳來合成碳源。水力停留時間較低時使污水中有機負荷較高,水中有機碳含量較高,抑制了硝化菌的繁殖。在這種條件下,脫氮效果很難得到保證。曝氣生物濾池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取4 h~6 h。
3.4 反沖洗
曝氣生物濾池本質上是一種生物膜工藝。當負荷較大且處理時間較長時,懸浮物和脫落的生物膜會阻塞濾料的孔隙,使水頭損失增大、過水不暢,進而影響出水水質。因此為了維持曝氣生物濾池良好的處理效果,需要定期進行反沖洗。在此過程中,若反沖洗強度過低,阻塞在濾料孔隙中的雜質不能被去除;若反沖洗強度過高,本應附著在濾料上的新鮮微生物也會隨水流沖出,導致反沖洗結束初期水質較差。曝氣生物濾池的反沖洗強度一般在試運行時期確定,并根據實際運行時的水量、水質進行微調。
4 結語
曝氣生物濾池兼具占地小、成本低、效率高及抗沖擊負荷等優勢,在污水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盡管其技術發展迅猛,仍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解決。曝氣生物濾池的濾料,需要根據實際水質和水廠的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選擇,以達到最佳處理效果;曝氣生物濾池的脫氮除磷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在進水中氮、磷含量較高時需加設后續處理裝置;同時,是否選擇適宜的運行參數也是決定曝氣生物池處理效率的關鍵。將曝氣生物濾池的各方面性能加以完善,對于增強其處理性能、擴大其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強,吳悅穎,文宇立,等.中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現狀與存在問題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15,37(3):94-97.
[2] 高廷耀,顧國維,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東.前置與后置反硝化生物濾池深度脫氮工藝對比研究[D]. 北京林業大學,2016.
[4]楊鑫,陶建.污水處理中曝氣生物濾池的使用研究[J].大科技, 2016(20):314-315.
[5]胡婷,黃少斌,鄧康.碳源類型和溫度對BAF脫氮性能影響研究[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9,40(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