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彤
“并”作為現代漢語副詞,具有多功能性:“并”的詞性有動詞、連詞和副詞;既可以與其他詞語連用,也可以單用。在副詞“并”的研究中,文章主要有呂瑋(2007)、楊彬(2008)、張國艷(2009)、王躍平(2011)、邱峰(2012)、張林華(2013)、李勁榮(2014)、安媛媛(2015)、畢文華(2016)、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和豐富的語料,力圖深入分析“并”的各個義項的語義預設,并句預設的特點及“并+否定”結構的預設義。
我們對一些詞典、專著和論文中涉及到“并”語氣義的義項進行歸納如下表。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并”有加強否定語氣的一個義項。同時,筆者通過查閱詞典、閱讀上述論文及分析語料過程中,還發現“并”的另外兩個義項。本文主要討論“并+否定”結構中“并+不”的語氣義及預設情況。
(1)在去年8月之前,國際密碼學界對王小云這個名字并不熟悉。
(2)像一些超市所賣的進口色拉油、豆奶等,都可能含有轉基因大豆成分,但大家并不了解。
句(1)預設:在去年8月之前,國際密碼學界不熟悉王小云這個名字;句(2)預設:大家不了解像一些超市所賣的進口色拉油、豆奶等,都可能含有轉基因大豆成分這件事。
馬真曾在論文中提到“并”使用的三個條件:①強調與事實相反的否定;②強調事實不是對方所說的所認為的;③強調與說話人推測相反的否定。
(3)大名煊赫,尤其是有乾隆御筆碑石來贊揚的,并不一定便是寶貝。
(4)即便是師范畢業的優秀學生,也并不一定去當老師。
(5)可惜,外表好看的東西內里并不一定如此。
句(3)預設:一般人認為有乾隆御筆碑石來贊揚的建筑一定是寶貝。句(4)預設:一般人認為師范畢業的優秀學生會去做老師。句(5)預設:有人認為外表好看的東西內里一般很好看。
齊滬揚(2002)將語氣副詞分為陳述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可能語氣、能愿語氣、允許語氣和料悟語氣。
(6)這件事并不是你想的那樣的。
(7)這個包并不是你的。
句(6)預設:受話人認為這件事是他自己想的那樣子。句(7)預設:受話人以為這個包是自己的。
(8)難道你并不愛我了嗎?
(9)“你并不為我獲得這個工作而開心嗎?我足足苦練了兩個月呢!”
句(8)預設:說話人以為對方還愛著自己。句(9)預設:說話人以為受話人會為自己辛苦找到工作而由衷的高興。
(10)即使“四條漢子”,大方向似乎也并不與魯迅背道而馳吧。
(11)黃秋楓一手接過道:“菊姑并不習慣使用雙劍,還是我跟她分開使用吧。
句(10)預設:有人認為:“四條漢子”的創作大方向與魯迅先生的創作方向背道而馳。句(11)預設:有人認為菊姑習慣使用雙劍。
(12)媽咪,婚姻的基本條件并不一定要有愛,愛情可以在婚后慢慢培養啊!
(13)你不是管資料室的嗎?章紓寰對她的責備感到無可奈何,“管資料室并不代表什么事都會知道啊!”
句(12)預設:說話人的媽媽認為婚姻的基本條件一定要有愛;說話人認為愛情可以在婚后慢慢培養。句(13)預設:受話人認為管資料室的就代表知道所有的事情。
(14)高學歷、高職稱人員可能在某個方面有專業特長,但對黨政機關工作而言,并不一定具有高水平。
(15)同樣,也有可能一個在學習或是其它某些方面表現優異的人,智力水平并不一定很高。
句(14)預設:一般人認為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具有高學歷。句(15)預設:很多人推測到一個在學習或是其它某些方面表現優異的人,智力水平應該很高。
(16)我并不愿意寫作業。
(17)過去的文人讀書大都是奔著“榮利”而來,而他并不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每有會意,便欣然忘。
(18)“老汪就是我們身邊的孔繁森,只是發現得晚了點”。其實,汪洋湖個人并不愿意出名。
句(16)我不愿意寫作業;雖然我不愿意寫作業但是我不得不寫。句(17)預設:一般人推測他作為一個高學問的文人是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為了功名利祿。句(18)預設:有人認為汪洋湖做的貢獻可以和“孔繁森”相提并論是因為他想出名。
(19)羅漢與華英雄也答應了劍圣的要求,畢竟一剎那的光輝并不可以永恒的延續,人始終也會有回歸平淡的一刻。
(20)動態鏈接庫雖然是一個可執行模塊,但它并不可以直接運行。
句(19)預設:有人認為一剎那的光輝是永恒的延續。句(20)預設:很多人以為動態鏈接庫
(21)還有的是送禮裝門面,只圖一個包裝,管不得里面是真貨還是次貨。難怪假藥經常出現,而消費者對此的投訴并不多見。
(22)蘭兒剛拍起頭,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不見。原來那站在門后的人并不是蘇菲。
(23)女孩非常高興,在作文中寫道:原來與老師交流并不難。
句(21)預設:人們認為假藥經常出現,消費者對此投訴的應該特別多。句(22)預設:蘭兒以為站在門后的人是蘇菲。句(23)預設:女孩一開始認為與老師交流一般是很難的。
以上,我們從語用的角度對現代漢語語氣副詞“并”的預設情況作了分析,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未能對“并+否定”結構做出更深入的研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會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