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花,張四喜,翟婧卉,張 杰,張永凱
藥品說明書是載明藥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選用藥品的法定指南[1],也是醫師、藥師和患者治療用藥時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藥品生產、供應部門向醫藥衛生人員和人民群眾宣傳介紹藥品特性、指導合理安全用藥和普及醫藥知識的主要媒介。
婦女處在妊娠特殊階段時,生理及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都在發生改變。當妊娠婦女因患病使用藥物時,需考慮藥物對胎兒可能帶來的損害。部分藥物可通過胎盤屏障,可能造成胎兒流產、畸形等[2]。鈣、鐵及葉酸是妊娠期間需要補充的3種主要營養成分[3]。其中,胎兒的生長發育,尤其是骨骼組織的發育,需要從母體內汲取大量的鈣,否則胎兒將來可能出現先天性佝僂病[4]。另外,鈣對胎兒的智力、神經系統、心臟節律、血液凝結能力的發育也很重要[5]。鐵缺乏是孕期常見的營養缺乏問題,其與缺鐵性貧血一起嚴重威脅著妊娠婦女和胎兒的健康[6]。孕期應適當補鐵,避免不斷消耗機體儲存的鐵[7]。妊娠婦女缺乏葉酸可造成胎兒神經管畸形以及流產、早產、新生兒體重過低等問題[8]。因此,在準備懷孕初期到孕初的前3個月應保證足夠的葉酸劑量,可以大大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性疾病的發生率[9]。同時,孕期由于身體條件改變,孕吐、厭食、睡眠差、身體疲乏等狀況,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誘發感冒。妊娠期間,由于平時活動較少,腸道蠕動減慢,使食物殘渣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導致便秘[10]。因此,妊娠婦女在妊娠期間合理地選擇治療藥物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對妊娠婦女的問卷調查,了解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的認知情況,旨在指導妊娠婦女更合理地使用藥品說明書。
1.1 設計問卷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新編藥物學》、《藥品包裝、標簽、說明書管理規定》、《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藥》對藥品說明書的規定和要求設計調查問卷[11]。
1.2 調查對象 2017年8-12月來我院產檢或就診的妊娠婦女。
1.3 調查內容 針對藥品說明書內容以及我院妊娠婦女用藥實際情況設置調查問卷,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并講解調查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后當場收回。去除填寫不完整、字跡不清晰的問卷,其余為有效問卷,對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妊娠婦女的基本情況、藥品相關知識及對藥師滿意度、孕期營養補充知識、孕期常見疾病應對措施、對藥品說明書內容重視程度及領會程度、不同層次人群對藥品說明書內容領會程度、對藥品說明書中專業術語理解程度。
1.4 統計方法 將調查結果錄入Excel 2007中,用SPSS 19.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卡方(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80份,其中有效問卷461份。本次調查的妊娠婦女中,327人(70.93%)在25~30歲之間,378人(81.99%)為大學及以上學歷,說明被調查的妊娠婦女多數為育齡女性,學歷層次較高,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2.2 藥品相關知識調查 在461份問卷調查中,298人(64.64%)的藥品相關知識來源于執業醫師或藥師,在選購藥品上,386人(83.73%)會遵循醫師或藥師的指導,而在服藥相關問題上存在誤區,見表2。

表2 藥品說明書相關知識及藥師滿意度調查
2.3 孕期營養補充 結果顯示,461名妊娠婦女在孕期補鈣的問題上,有343人(74.40%)不了解;在補鐵的問題上,有333人(72.23%)不了解;在葉酸劑量的選擇上,有242人(52.50%)不了解。由此可見妊娠婦女意識到孕期營養補充的重要性,但對于怎樣吃、吃多少并不了解,見表3。

表3 藥品說明書中孕期營養補充情況
2.4 孕期常見疾病應對措施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孕期感冒,349人(75.70%)選擇盡量不吃藥;對于孕期便秘,426人(92.41%)選擇通過食物或運動緩解。由此可以看出,妊娠婦女安全意識很強,認為藥物對胎兒的健康存在一定影響。在孕期常見疾病應對方面,多數人選擇不依賴藥物,見表4。

表4 藥品說明書中孕期常見疾病應對措施調查
2.5 藥品說明書領會及重視程度調查 在藥品說明書內容領會程度的選擇上,“有效期”、“用法用量”、“通用名稱”這三個選項領會程度最高,完全領會的人數分別為431人(93.49%)、425人(92.19%)、406人(88.07%)。其中,“藥代動力學”這一選項領會的人數最少,為32人(6.94%)。受重視程度最高的分別為有效期438人(95.01%)、用法用量431人(93.49%)、通用名稱409人(88.72%)。藥代動力學受重視程度最低,只有32人(6.94%),見表5。

表5 藥品說明書領會及重視程度調查(人,%)
2.6 專業術語理解情況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妊娠婦女對遵醫囑、慎用、禁用3項理解偏高,而對其他專業術語理解偏低,甚至不理解,見表6。

表6 藥品說明書中專業術語理解情況
2.7 不同文化程度、職業對藥品說明書內容的領會情況調查 結果顯示,初中及以下學歷的11人中,有4人(36.36%)不能領會藥品說明書的內容。對于不同職業妊娠婦女對說明書內容領會程度的調查中,醫藥工作者領會程度最高,有35人(82.86%)能完全領會藥品說明書的內容。由此可見,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領會程度受文化程度、職業影響較大,見表7。
3.1 藥品說明書對妊娠婦女的用藥指導作用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妊娠婦女的數量增加。由于妊娠婦女用藥關乎下一代的健康,所以倍受社會的關注。表1結果表明,70.93%的妊娠婦女年齡為25~30歲,此年齡段的女性,身體發育成熟,激素分泌旺盛,是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表2結果表明,96.53%的妊娠婦女認為藥品說明書很有幫助,在藥品遴選上,83.73%的妊娠婦女仍依賴醫師或藥師的指導,說明藥品說明書受重視程度很高,而在實際指導用藥方面存在局限性。同時,妊娠婦女在“3次/d”吃藥時間問題上,70.93%的妊娠婦女選擇三餐前后服用,說明妊娠婦女在用藥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誤區。也可以看出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不了解,藥品相關知識有待提高。92.41%的妊娠婦女表示對藥師服務滿意,說明藥師的作用已經被大眾認可,要求藥師不斷豐富自己的藥學專業知識,并更注重向妊娠婦女進行用藥交代,仔細說明用藥劑量、用藥禁忌等[12]。
3.2 妊娠婦女對孕期營養補充及常見疾病應對方面知識缺乏 妊娠期間要適量補充鈣、鐵及葉酸。鈣和鐵同屬于二價離子,不能同時補充,同時補充會影響每種元素的吸收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認為孕期補充葉酸、鐵、鈣質、多種維生素是有益的,特別是低鈣攝入地區的孕婦補充鈣有益于減少先兆子癇的發生[13]。表3結果表明,461名妊娠婦女中,15.62%的妊娠婦女清楚孕期補鈣的注意事項,14.10%的妊娠婦女清楚維生素C能促進鐵劑吸收。孕期葉酸每日服用劑量應為0.4~0.8 mg,只有21.26%的妊娠婦女選擇日劑量0.4~0.8 mg選項,說明妊娠婦女清楚孕期需要補充葉酸,但對葉酸補充劑量卻知之甚少。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中孕期營養補充知識缺乏了解,致使妊娠婦女不能正確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盲目的進補方式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尤其是網絡媒體、電視媒體中的諸多節目,為廣大妊娠婦女提供的各種膳食配方和對策建議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用藥安全問題。因此,對妊娠婦女實施個體化教育,通過科學判斷,適量補充孕期所需的營養物質,是醫藥工作又一重要任務。表4結果表明,多數妊娠婦女選擇盡量不吃藥,認為孕期吃藥對胎兒的健康有一定影響,不應該通過藥物緩解感冒、嘔吐、便秘等疾病,但仍有5.64%的妊娠婦女選擇用抗病毒類(利巴韋林)藥物治療孕期感冒。美國FDA頒布的藥物對妊娠的危險等級中,抗病毒類(利巴韋林)屬于X級藥物,即此類藥物在動物或人的研究表明,可使胎兒異常或根據經驗認為對人是有危害性的,因此本類藥物禁用于妊娠患者[14]。抗病毒藥物是對抗機體病毒感染的重要藥物,其說明書對用藥起著關鍵性指導作用[15]。妊娠的前12周,受精卵處在高度分化狀態,受藥物影響較大,因此孕期用藥應權衡利弊,既不能盲目用藥,也不能拒絕用藥,非病情必需,盡量避免在妊娠早期用藥。用藥應按照最小有效劑量、最短療程,避免聯合用藥,盡量選用對妊娠婦女及胎兒安全的藥物,最大限度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6]。

表7 文化程度、職業對藥品說明書內容領會情況
注:全部領會指被調查者能正確領會藥品說明書中的各項內容;部分領會指被調查者對藥品說明書的內容不能全部領會;不領會指被調查者完全不能領會藥品說明書中的各項內容。*1χ2=115.03,P<0.001。不同職業分組中,將醫藥工作者與自由職業者及企事業員工進行比較,*2χ2=339.95,P<0.001
3.3 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內容認知度有待提高 表5和表6結果表明,文化程度高對藥品說明書內容理解程度較高,醫藥工作者對藥品說明書內容理解程度明顯高于其他職業人群(P<0.001)。此外,說明書中部分重要項目受重視程度很低,例如貯藏項,如果超過說明書中規定的溫度,會導致藥品在有效期內藥效降低甚至失效。表7表明,調查的17項專業術語中,只有禁用、遵醫囑、慎用三項理解程度較高,其他各項理解程度偏低。
某些藥品說明書專業性較強,直接影響了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的整體理解,也反映出廠家對藥品說明書編寫不夠大眾化,某些藥品生產企業為了規避風險或增加銷量,刻意選擇模糊表述、混淆視聽[17]。特殊人群的生理、生化功能與一般人群相比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差異影響著特殊人群的藥動學和藥效學。建議藥品廠家可以針對醫生和特殊人群分別編寫藥品說明書[18],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對表述不明確的情況應該給予完善,以提高患者對藥品說明書的理解程度,幫助其更準確地用藥。藥品說明書編寫應該遵循“科學、易懂,便于消費者自行判斷、選擇和使用”的原則。例如生殖毒性、藥物毒理學、胎盤屏障這些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應加以注釋,詳細解釋。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詞語,例如遵醫囑、酌情減量等,對于用法用量表述不明確的情況應該給予完善[19]。建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積極監管藥品生產企業更新和完善藥品說明書,保證孕期婦女用藥安全[20]。與此同時,藥學部也應該定期組織培訓,由臨床醫師與藥師共同學習,掌握藥品說明書內容以及相關文獻信息,有問題及時溝通,這樣能大幅度減少臨床醫生的經驗用藥現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調查者安全用藥知識掌握情況也有顯著性差異,提示藥師在進行妊娠期安全用藥知識教育時,應合理設計教材,有針對性地對重點人群加強安全用藥知識教育,將文化程度低、初次妊娠或有不良孕產史的孕婦作為咨詢和教育的重點對象,并可進一步制定妊娠期用藥隨訪和電話隨訪制度,為后續妊娠藥物治療提供確切的信息。
總之,我院門診妊娠婦女對藥品說明書內容的認知存在誤區和不足,給妊娠婦女合理用藥帶來極大威脅。這就要求藥師在日常工作中閱讀藥品說明書時,從專業的角度發現藥品說明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患者,藥師指導患者正確理解藥品說明書內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建議各級醫院、社區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藥師在線解答妊娠婦女孕期各階段的用藥疑惑,定期發布日常合理用藥知識,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是醫藥工作者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