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雨
教育正在回歸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從“育分”走向“育人”。面對未來,河南省鄭州市第一零七中學(以下簡稱107中學)堅持以人為本,以理念為引領,以課程為載體,以課堂為途徑,以評價為激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用文化理念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有什么樣的文化理念,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人。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傳承、積淀與升華,107中學將“啟明星文化”確定為學校文化,寓指學校是開啟希望與光明、奠基人生輝煌的“啟明之星”。以此為核心,學校確立了“啟迪智慧,明人未來”的辦學理念,凝練了“自信自強,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并以“打造精品學校,讓每一位107中人都精彩”為辦學愿景,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品學兼修、有責任心的社會公民”。這一豐富的文化理念已成為全校師生情之所系的道德行為準則,引領著學校的發展。
二、以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校堅持以課程改革推動學校前行,以優質的課程支撐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1.依據國家課程,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吸納了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學校要求任課教師把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開發多元校本課程,為學生發展奠基
學校構建了校本課程體系,共開發了六大類30余門校本課程,并在實踐中使其日趨科學完善,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和展示的舞臺。
一是基礎課程。以編制導學案為依托,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科課程進行整合,使導學案能夠更好地輔助學生自主學習。
二是拓展課程。積極開設學科拓展課程,以更好地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是活動課程。一切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活動都是課程。學校組建了28個學生社團,每年都舉辦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分享、合作、探究。
四是創客課程。機器人和建筑模型課是其中最典型的課程。每年五月,學校都要舉辦科技節,以此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體會科學的奧妙和樂趣。
五是德育課程。學校積極探索以德育為主題的課程,將德育課程化、活動化。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段目標,以德育課程為載體,從學生的品格發展、學業發展、生涯發展等不同維度出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課程包括文明禮儀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家長會課程、成人禮課程和班會課程。
六是特色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個性發展,搭建了多元發展平臺,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如今,美術、排球、播音與主持已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深受學生歡迎。
三、以課堂為主渠道,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學校在課改的基礎上,構建了高效、靈動的生本課堂,實施“三步九段式”教學:“三步”即前置學習、交流釋疑和鞏固提升;“九段”即定標引領、自主學習、探究實踐、小組交流、班級展示、點撥釋疑、歸納整理、訓練反饋和反思提升。該教學模式以學生是否學得積極、學得高效、學得快樂為主要評價標準。實踐證明,生本課堂符合校情和學情,在教育教學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學業表現。靈動而高效的生本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增加了學生主動探求的欲望和能力,使學生的學業表現得到了穩步提升,也使學校的教學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二是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展示使學生鍛煉了膽量,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上的合作探究,使學生變得更加開朗,增強了合作意識,生生關系、師生關系、親子關系都因此而變得更加融洽和諧了。
四、以評價激勵師生向上向善
學校通過評價來落實核心素養,促進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
1.教師評價
學校制訂了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促進教師的發展和進步,讓教師“做最好的自己”。
一是職業道德評價。加強教師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教育,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職業道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
二是工作表現評價。主要考評教師的履職行為,包括出勤情況、班級管理、學科教學等。
三是教學能力評價。主要評價教師的各項專業技能,包括教育教學、教研和專業發展能力等。
四是工作成效評價。主要對教師完成崗位職責工作的效果進行考評,包括對育人、教學和教研效果的評價。
2.學生評價
學校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開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活動。同時,還利用各種展示活動和評選項目,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以促進學生健康而全面地發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3.學業評價
學校對學業評價采用五級質量分析流程,即學生分析、任課教師分析、班主任分析、年級長分析和學校教務處分析。通過層層分析,結合初中健康體檢和高中增值評價分析的結果,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升學業表現。
五、搭建多種平臺,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教師,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關鍵任務。
一是更新教育觀念,擔負育人重任。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力軍,必須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自強素質,擔負起創新教育的歷史使命。
二是打造學習共同體,形成教研訓一體機制。學校注重“優化共生、合作共贏”的發展導向,通過學習共同體引導教師自我規劃、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從而實現自我發展。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培養,為教師的成長助力。
三是整合優勢資源,建立教育聯盟。學校不斷整合優勢資源,與其他五所學校成立了“六校聯盟”,形成了有效互動的合作機制,達到了取長補短、資源共享的目的,更好地兼顧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
在聚焦核心素養、推進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學校全體教職工將繼續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和學生的健全、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