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燕

[摘? ?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其中體現著核心素養的培養。除了在課堂上進行識字教學外,可應用“識字小達人”積累卡創設識字素養的情境性,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內驅力;注重識字素養的生活性,架起識字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挖掘識字素養的可能性,讓學生盡享多元識字的樂趣;關注識字素養的發展性,幫助學生養成持續識字的習慣。
[關鍵詞]低年段;識字素養;課外策略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可見,識字是低年段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要通過識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應以識字教學為主,但現實情況是,這一階段的識字量很大,多數教師沒有在課后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實踐積累漢字,使識字活動遠離了生活。為此,在對學生進行識字素養的培養時,筆者在課堂識字教學之外,進行了“識字小達人”積累卡的課外實踐研究,意在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內驅力,使學生識字形式更加多樣化,拓寬學生的識字廣度,架起識字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增加學生多元識字的可能性,使識字活動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
一、識字素養的情境性:
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內驅力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識字與寫字”中說,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對學生識字的能力與習慣需進行長期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李吉林老師作為情境教育的先行者,認為“兒童母語教學要善于擺脫成人化的先驗模式,兒童的語言表達需要情感開路、直觀外物承載,由此創造性地開辟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發展智力的道路”。情境就是喚醒學生學習動機、興趣與潛能的生活式場景。而“識字小達人”積累卡(見表1)的設計便是一種在情境中培育學生識字自主性的實踐探究。
“識字小達人”是在尊重兒童、理解兒童的基礎上設計的適合小學低年段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情境。其中“生字、部首、拼音、頁碼、組詞或造句”任務是在學生學完查字典后而提出的具有適度挑戰性的項目;“識字來源”部分用于提高學生觀察世界、豐富識字渠道的能力;“我的收獲”重在簡單記錄一些有意思的識字故事,關注識字過程;“家長助評”則以輔助手段來督促、引領、幫助學生識字。“識字小達人”積累卡以一周為限,點燃了學生的熱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升了識字興趣,增強了識字的信心。
每個學生都有一本獨自裝幀的“識字小達人”積累卡,精心設計了卡片的封面,有的會在封面上寫一些激勵性的句子,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也有些家長在封面上寄予了對孩子的厚望,如“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日積月累,靜觀花開”;還有的學生在上面寫上了自己的宣言,如“我是蜜蜂,從書中采出知識”“我是認字王,你是什么王?”……在學生每天打開積累卡的瞬間即開始了對識字素養的培養,這些卡片悄悄地浸潤著學生的心田,在他們的心中播下了“我是識字達人”的種子。
二、識字素養的生活性:
架起生活與識字之間的橋梁
現代漢字教學觀認為,兒童識字是他們生活、學習、成長的需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可見,只有個體通過親身經歷后而獲得了體驗,才稱得上學習。因此,教師應努力搭建識字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豐富學生識字的途徑。
“識字小達人”積累卡,讓學生從書本中學到的識字方法在課外有了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學生通過“加一加,減一減,同偏旁,同部件”的兒歌記憶法,通過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等進行識記。學生可以在生活中發現、在書本中積累、在名字中尋覓……其中,更多的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生字、理解詞語,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而達到終身難忘的程度。以下是學生記錄的在生活中識字的小故事。
生1:我在媽媽的車牌上認識了“蘇”這個字。我還知道了蘇B代表無錫,蘇A代表南京。
生2:我在惠山古鎮看到一家小吃店叫“雞腳旮旯”,回家后查字典才知道“旮旯”是角落的意思。媽媽說:美味的小吃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
生3:本周學習的大多數漢字都是在外婆的那本歌譜上找到的,原來歌譜里面也能認字。我發現“彳亍”(chì chù)兩個字合起來就是“行”,而且兩個字的讀音和意思也相近,真奇妙啊!
“識字小達人”積累卡,使學生主動去認識在課堂上沒有學過的生字,使識字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場所,使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可識字。這種方法通過關聯與多維整合,打破了學科界限,成為培育學生識字素養的有效途徑。
學生自由地選擇生字并進行課外識字,經過教師一學期的引導和點撥,養成了在公園、校園等場所邊走邊識字、邊閱讀邊認字的習慣。學生還在家長的帶領下,通過包裝袋、路牌、廣告牌等事物,頻繁接觸漢字、積累字詞,取得了良好的識字成效。
三、識字素養的可能性:盡享多元識字的樂趣
陶行知先生說:“把小孩的頭腦、雙手、嘴、眼睛、空間、時間都解放出來,我們就要對小孩子的創造力予以適當培養。”在六大解放中,陶行知先生特別強調了時間的解放。有了時間的保證,學生才能有創造的空間;有了教師的“放手”,學生才有解放的可能。
如在“識字小達人”積累卡的實踐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班級家委會QQ群分享識字中的精彩瞬間,利用“識字小故事”分享交流識字中的創意片斷。這使學生逐漸學會了用形象記憶、編字謎、編兒歌或順口溜等方法來識記生字。以下是學生自主識字的一些小竅門。
生1:椰——一棵樹上長了兩只不一樣的耳朵。
生2:澤——土又喝了水,長出了尾巴。
生3:“紙”字為什么沒有“點”呢?因為拿到一張白紙,上面什么也沒有,才能任你在上面畫寫。
生4:“低”字為什么有一“點”呢?《靜夜思》中“低頭思故鄉”,一低頭,思念家鄉的眼淚就落下來了。
在“識字小達人”積累卡的“我的收獲”中,學生真實地記錄了生活中有趣的識字故事,有字音的準確辨別,有字形的有趣發現,有字義的突然領悟,有親子的溫馨互動,也有因為教師的肯定而獲得的成就感……識字素養的多種可能性閃耀其間。以下是學生在“我的收獲”中記錄的例子。
生1:我發現手指的“指”和腳趾的“趾”是不一樣的。
生2:我在看書時看到“凹凸”兩個字不認識,去問媽媽:“這兩個字怎么像‘āo tū?”媽媽笑著說:“它們就讀‘āo tū!”我覺得真好玩!
生3:老爸有時說我是“二愣子”,我聽不懂。今天我查了字典,不僅認識了“愣”,還知道“二愣子”是“傻”的意思。
四、識字素養的發展性:養成持續識字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素養也具有發展性。國家督學成尚榮曾說:“‘發展應是核心素養的生命力之所在。”筆者嘗試利用“識字小達人”積累卡布置作業,讓學生在平時閱讀和生活空閑中有意識地積累需要認識的字,并借助《新華字典》每天或在某個固定的時間進行整理,這樣就能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識字習慣。以下是一些學生的識字感想。
生1:我有一本“小小采蜜本”,把每天在閱讀中不認識的字寫在上面。回家做完作業后,我就會請《新華字典》來幫忙,用部首查字法一下子就能把讀音查到,下次再看見,就能認識了。
生2:自從有了“識字小達人”積累卡,每天放學后,我就一路看路牌、廣告牌、商店名稱。現在,我已經把上學路上看到的字都認識了。爸爸獎勵我假期到外地去旅游,我再去認認外地的路牌、廣告牌、商店名稱……
家長也對孩子的識字做出了評價。如:識字已經成為每天的必修課,還會跟大人分享新認識的字;“識字小達人”作業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日積月累”。
筆者還圍繞“識字小達人”積累卡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如一周識字積累打卡、周末親子識字、“我是讀報小能手”、每月精彩識字作品展、學期識字達人自測等活動。這樣,所有的時空便都成為了學生的識字平臺,所有的資源也都成了識字的載體。這些識字活動形成了濃郁的課程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識字熱情,彰顯著自覺的課程文化。
基礎之內蘊含著發展,故基礎可視為發展性基礎,而打好基礎本身就是為了發展。識字能力作為一種基礎性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課堂外“識字小達人”積累卡的實踐研究,為學生創設了識字素養的情境,注重識字素養的生活性,挖掘識字素養可能性,關注識字素養的發展性,使識字成為陪伴學生成長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編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