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對于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夯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小農戶大量并長期存在,是農業經營的重要主體
中國農業長期以“大國小農”的形式存續并發展,即使歷經數千年的歷史變遷,小農戶仍然在中國普遍存在。目前,我國有2.6億多農戶,其中2.3億是承包戶。小農戶占據農業經營的主體地位且長盛不衰是中華民族長期歷史進程中優勝劣汰的結果。
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契合新時期發展理念,是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強調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而化肥和農藥的零增長,農產品安全的保障,乃至美麗鄉村的建設都需要小農式的精耕細作才能得以實現。目前,以綠色農產品生產為主的家庭農場、微型合作社及小農戶,發展勢頭強勁、產品暢銷、增收顯著。
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生產仍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與農業發展的重要組織資源。要進一步激發小農戶生產經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小農戶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力量與有效參與者。要進一步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讓小農戶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以社會化服務助力小農戶,促其融入分工經濟
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框架下,如何盤活農地經營權尤為重要。顯然,通過農地的流轉與集中,進而形成規模“足夠大”的農場,是可以形成內部分工與專業化的。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可分性不斷增強。一方面,農業生產活動可以從縱向上劃分為不同的生產環節,多數農事活動環節是可以分離的。例如,農業機械可以由農戶購買轉換為由市場提供中間品服務,作物生產中的整地、育苗、栽插、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生產環節亦可向專業化的服務組織外包。另一方面,經營權細分為不同主體進入農業提供了可能性空間。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經理人代營等各種專業化服務,均能夠從不同層面擴展農業經營中迂回交易與分工深化的空間。
隨著勞動力的大量非農轉移與農業勞動雇傭成本的快速上漲,傳統小農戶獨立且封閉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再具有比較優勢,而采用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外包以節省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勢必成為農戶改善要素配置效率的恰當選擇。因此,在農地經營權的產權細分、農戶生產經營活動卷入分工與生產性服務外包的前提下,農業的土地規模經營就可以擴展為服務規模經營。
三、改善農業布局結構,搭建服務交易平臺
培育適應小農戶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將農業家庭經營卷入分工經濟,需要重視農業布局的優化與生產性服務平臺建設。